客观而言,这部电影给观众带来的感受可谓是喜忧参半。
自影片在戛纳展映后,如潮般的好评便不绝于耳,这也让观影前的我对它满怀期待。电影的前半部分,将母女之间那种微妙而又紧张的关系展现得淋漓尽致。仿佛有一根无形的弦,始终紧绷在两人之间,让人时刻能感受到那种压抑的氛围。我的母亲与片中的王霜颇为相似,所以观看时,我很容易就代入其中,感同身受。
影片中呈现的冷暴力、无视以及打压等情节,就像一块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观众的心口,让人憋着一口气,却又难以宣泄。江宁对母亲那强烈的占有欲,刻画得十分真实,仿佛能看到自己在生活中的影子。那些关心被剥夺后的冷脸、当面质问,以及为了报复而做出的种种行为,其实都是江宁渴望母亲眼中只有自己的一种极端表达。她们在这种相互折磨中,竟也能找到一种畸形的快乐,这种对东亚母女关系的深刻洞察与细腻呈现,绝非简单的“好”字所能概括。
张子枫对于江宁这个角色的演绎,更是令人赞叹。她对于情绪的理解和把握已然相当成熟,将江宁的嫉妒、偏执、不甘、惊惧以及那种邪中带纯的特质,都诠释得恰到好处。在她的表演下,江宁这个角色仿佛从银幕中走出来一般真实,甚至可以说,她把心理犯罪的演绎提升到了艺术的层面。那种在痛苦中寻找快乐,又在快乐里品味痛苦的复杂情感,被她展现得丝丝入扣,也让江宁这个角色极有可能成为影坛上一个被反复探讨的经典形象。
然而,这部电影也并非十全十美。在我看来,电影后半部分的反转以及母女和解的处理,稍显仓促和生硬。母女二人突然之间如此自然流畅地袒露心声,没有了之前的拧巴与纠结,这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太符合东亚母女的相处模式的。毕竟,在现实中,她们的和解往往更为含蓄,更多时候是通过彼此心照不宣的行为或者话语来暗示,这样的和解才会显得更加真实自然。
此外,影片结尾处的双人滑冰情节,虽然明白那是江宁的幻想,但作为观众,还是会忍不住去担忧,如果这一幕被裁判或者其他观众看到,江宁伸手牵着空气滑冰的画面会不会显得有些突兀,也容易让观众出戏。
总体而言,这部电影虽然没有被吹捧得那么神乎其神,但它依然有着独特的魅力,绝对值得观众走进影院一看。它就像是一杯浓郁的咖啡,初尝可能有些苦涩,但细细品味,却能发现其中的醇厚与芬芳,甚至会让人产生三刷四刷,反复回味的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