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影视点评

弗朗索瓦·特吕弗:那股让人服气的笃定——《荒漠怪客》影评

在影视的浩瀚星河中,尼古拉斯·雷的名字如同一颗独特而闪耀的星辰,散发着别样的光芒。大约七八年前,我们透过《孽海枭雄》这部作品,初次邂逅了这位极具个性的导演。彼时,他就像是一位神秘的陌生人,悄然在影视世界揭开了自己独特的篇章。

弗朗索瓦·特吕弗:那股让人服气的笃定——《荒漠怪客》影评插图

随后,《夜逃鸳鸯》在比亚里茨的“电影人聚会”上大放异彩,宛如一颗璀璨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让更多人为之惊叹。毫不夸张地说,那是他最为出色的作品之一,仿佛是他精心雕琢的一件艺术珍品,展现在世人面前。而后,《兰闺艳血》《危险边缘》和《牧野游龙》等作品也陆续在巴黎上映,然而,这些作品却像是被遗落在角落的宝藏,除了那些最为敏锐、独具慧眼的观众外,很少有人去关注它们。直到《荒漠怪客》的出现,才再次将尼古拉斯·雷推向了大众的视野。

尼古拉斯·雷与罗伯特·怀斯、朱尔斯·达辛、约瑟夫·洛西等同属一代美国电影人,他们就像是影视长河中的一群弄潮儿,共同探索着电影艺术的边界。而尼古拉斯·雷,更是成为了“年轻评论家”们热情发掘的对象。在我们看来,他无疑是名副其实的“电影作者”。他的电影仿佛是一个个神秘的密码,都在讲述着相同而又深刻的故事:一个深陷暴力泥潭的人,拼命地想要挣脱暴力的枷锁,试图摆脱那如影随形的暴力冲动,而后与一位在道德层面上更为坚强的女性建立起一种特殊的关系。

雷电影中的男主角,总是像情绪极易波动、内心软弱无力的“巨婴”,有时甚至直接就是孩子的形象。他的电影世界里,始终弥漫着一种深深的道德孤独,仿佛一片荒芜的沙漠,让人感到无尽的寂寥。在这个世界里,总有猎人的身影穿梭其中,有时甚至会出现处私刑的人,为整个氛围增添了一抹神秘而紧张的色彩。对于那些已经看过我刚刚提及的影片的观众来说,他们可以凭借着自己的感悟去进一步延伸并丰富这种独特的对照;而那些未曾观赏过这些作品的观众,或许就只能选择相信我所描述的这一切了——这也算是他们错过这些精彩作品的小小“惩罚”吧。

《荒漠怪客》这部作品,其实并不能算是尼古拉斯·雷的最高杰作。在大众眼中,他的电影往往显得无趣,节奏缓慢得如同蜗牛爬行,调性又十分严肃,那种写实性更是让许多观众感到反感,甚至会让人觉得极端地震惊。毕竟,在这个快节奏、追求娱乐化的时代,这样的风格确实有些格格不入。

《荒漠怪客》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西部片,它没有那种典型的西部片所具备的粗犷与豪迈,也不是所谓的“知识分子西部片”,缺少了那种刻意营造的深沉与晦涩。它更像是一部梦幻般、富有魔力、脱离现实、近乎狂热的作品。从梦境到弗洛伊德主义,仿佛只有一步之遥,而这一步,已经被我们的美国影评家同仁毫不犹豫地迈出,他们将这部影片称为“精神分析西部片”。然而,这部影片真正的品质,也就是尼古拉斯·雷的独特之处,其实并不在于此。那些从未透过摄影机取景器去观察事物、去真正理解电影创作本质的人,是无法感知到这些隐藏在影片深处的品质的。

我们作为,是自负的。但这自负,正是我们与其他批评方式的不同之处。因为我们坚信自己能够追溯电影创作的源头,去探寻那些隐藏在画面背后的故事和情感。与安德烈·巴赞的观点不同,我们认为重要的是,导演应该能够在我们为他及其作品所勾勒出的画像中,清晰地认出自己。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便意味着我们失败了。尼古拉斯·雷卓越才华的标志,在于他那绝对的真诚与敏锐的感性。他并非是技术上的巨匠,他所拍摄的所有电影在结构上都极不连贯,仿佛是一幅幅破碎的画卷,却又有着独特的魅力。

很显然,他并不追求传统意义上那种完整统一的“成功”。他所追求的,是力图赋予每一个镜头某种情绪的强度,让每一个画面都充满感染力。《荒漠怪客》就是由一些很长的镜头匆忙拼接而成,每个镜头又被分割为四段,剪辑得十分拙劣。然而,这部影片的趣味并不在于它的结构之上,而在于人物在画面中那极其美丽的构图方式。例如,在维也纳酒馆里组织起来的追捕队,以V字形队列行进,宛如迁徙的候鸟一般,给人一种奇妙的视觉感受。

在某种程度上,尼古拉斯·雷就像是好莱坞的罗西里尼。在这个高度机械化的影视王国里,他宛如一位执着的匠人,在冬青木上精心地雕琢着一个个小物件。他的这种独特风格,使得他在这个商业化、模式化的好莱坞体系中显得格格不入,也因此,人们格外激烈地指责着这个“业余者”。

雷的每一部作品中,黄昏的身影从未缺席。他就像是黄昏的诗人,用镜头描绘着黄昏下的种种故事。然而,在好莱坞这个充满功利与商业气息的地方,唯独诗意是被排斥的。霍克斯始终与诗意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他更注重理性和传统的表达;希区柯克则十分谨慎,每次只会尝试四五个诗意镜头,就像服药一样小剂量地释放。霍克斯在好莱坞安然立足,他巧妙地在传统与创新之间周旋,如同一位精明的舞者,在好莱坞的舞台上翩翩起舞。而尼古拉斯·雷却无法与这个体制“魔鬼交易”,他没有足够的力量从这个庞大的体制中为自己谋得一席之地。战斗尚未真正打响,他便似乎注定了败北的命运。

霍克斯与雷之间的对立,恰似卡斯特拉尼之于罗西里尼。在霍克斯那里,我们看到的是理性的胜利,一切都显得那么有条不紊、合乎逻辑;而在雷这里,则是内心的胜利,他用自己的真诚和感性,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充满诗意和情感的世界。

你可以用雷的作品去反驳霍克斯的风格,也可以同时欣赏他们二人的不同之处;但对于那些对二者皆嗤之以鼻的人,我想斗胆劝一句:请你别再走进了,也别再去看任何电影了。因为你永远无法理解什么是灵感、什么是取景器、什么是诗意的直觉、什么是画面、镜头、想法,以及什么是一部好电影,乃至电影本身所蕴含的真正魅力。这是一种令人难以忍受的自负吗?不,这是令人钦佩的确定性,是对电影艺术独特见解的坚定信念。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