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影视点评

《好东西》影评:知道为啥进不了250了吧

在影视的广阔天地里,总有一些作品引发着诸多讨论与争议,近期就有这样一部影片,围绕着它,各种声音交织碰撞,形成了独特的舆论景观。

《好东西》影评:知道为啥进不了250了吧插图

起初,在各大网络平台上刷到不少关于这部影片的差评,当时还心想,那高达9.0的评分莫不是营销出来的噱头。毕竟,就连备受赞誉的经典之作《》也才9.0分,这部片子真有如此出色?然而,亲自观影之后才发现,其中确实存在营销的痕迹,实际水平大概也就是7分左右。不过,仔细探究那些差评,会发现部分差评更像是观众在某种情绪下的一种发泄,并非完全基于影片本身的质量。其实,影片本身的表达并没有那么过激,只是给人一种“为吸引女性群体而刻意拼凑话题”的感觉,若抛开这个话题因素,它其实就是一部普普通通的作品。

影片中女主角的形象犹如“太阳”一般,散发着温暖的光芒,照亮了身边的每一个人。其中“小孩听声音”这一段情节,着实让人眼前一亮,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巧妙的情节设计令人称赞。而且,王铁梅的母亲以及其他角色的刻画都较为真实,演员们的演技也都可圈可点,为影片增色不少。

但客观而言,这部影片更像是一场围绕女性议题展开的“脱口秀”。它用当下流行的热梗拼盘来填充内容,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扎实的叙事结构,导致剧情显得碎片化严重。就像《出走的决心》等一些作品出现不合理的高分现象一样,这反映出了当下影视市场存在的一些怪象。

这部影片9.0分的高口碑乍一看十分亮眼,但仔细想想,其中似乎掺杂了不少“情绪评分”。一部分观众是被“女性主义”这个标签所吸引,还有部分观众则是因为题材带来的红利,从而给作品进行了“情感加分”,而并非是基于作品本身的叙事结构和艺术表达来客观评价。这种跟风行为不仅模糊了“题材价值”与“创作水准”之间的界限,也让观众对于优质内容的真正追求在喧嚣中逐渐迷失,甚至让原本相对客观的评分体系沦为了情绪博弈的场所。

虎扑与豆瓣上关于这部影片的评分呈现出极端化的特点,这其实是性别视角差异的一种直观体现。如果能够剔除情绪滤镜,以一种更加均衡、客观的视角去看待这部作品,或许我们能更接近它的真实水准。

不知从何时开始,“男女对立”成为了舆论场中的高频词汇,互嘲互讽的风气愈发盛行。不可否认,男女在思维方式上确实存在差异,但只要彼此相互尊重,本应和谐共处。然而,现在却常常凭借一部平庸之作就引发激烈的争论,仿佛陷入了一种莫名的“战斗”模式。

当下影视评分中出现的这种“跟风现象”着实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当一些所谓的“资深”轻易地将“年度第一”这样的头衔颁给一部靠话题堆砌起来的作品时,我们不禁要问:他们是不是真的认真看过那些真正优秀的电影?如果只是盲目地跟随舆论场的声音,而不是对作品的镜头表达、叙事结构等进行专业、细致的考量,那么这无疑是对观众审美认知的一种误导。

如果像《好东西》这种被戏称为“脱口秀电影”的作品能够稳坐9分神坛,这反映的或许并非是这部作品本身的成功,而是市场对于“真诚创作”的判断出现了问题。当情绪红利碾压了艺术标准,当标签取代了内容本身,当一些女性开始给某些经典影片随意贴上“登味十足”之类的标签,或者敏感多疑地给正常的影评扣上“不尊重女性”的帽子,而一些男性又对女性主义电影恶意打低分时,中国电影的未来着实令人担忧。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环境之下,中国电影该如何健康发展?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