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影视点评

《红海行动》超棒,但《蛟龙行动》就有点扯淡了——《蛟龙行动》影评

从后现代解构主义的视角来看,《蛟龙行动》无疑是21世纪新派军事科幻灾难喜剧的一个典型代表。它的叙事结构仿佛是对量子力学中“测不准原理”的精彩呈现——每当观众试图探寻故事的主线时,剧情就会如同坍缩成新的平行宇宙一般,发生奇妙的变化。比如海军陆战队在阿富汗执行禁毒任务时,竟突然展开了一场之旅,这显然是编剧对康德“二律背反”学说的一种独特而富有创意的视觉化演绎。

《红海行动》超棒,但《蛟龙行动》就有点扯淡了——《蛟龙行动》影评插图

在人物塑造方面,这部影片堪称是一场存在主义行为艺术大展。片中的每位战士都宛如行走的意识形态符号,充满了鲜明的个性与独特的象征意义。就拿队长来说,他的右脸仿佛写着“忠诚”,左脸则刻着“奉献”,甚至连防弹衣的夹层里都塞满了党章,这种细致入微的人物刻画方式,让人不禁为之惊叹。而当用AK47进行扫射时,子弹却会自动绕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象化的光波,这种充满超现实主义色彩的防御机制,简直可以让人脑洞大开,甚至建议去申报诺贝尔物理与和平双料奖。

再看影片中的战术指导,它显然师承了毕加索的立体派风格。狙击手仿佛能够突破三维空间的限制,同时出现在屋顶、地下室以及神秘的异次元空间之中,给人一种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而敌方武装分子则遵循着达达主义生存法则,时而化身神枪手,展现出高超的射击技巧;时而又变成移动靶,让人捉摸不透,完美地诠释了薛定谔那神秘莫测的作战能力。最令人震撼的莫过于结尾处的蒙太奇手法:无人机群与广场舞大妈竟然共跳起了华尔兹,这种独特的文化融合操作,简直可以成为人类学教材中的经典案例。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成功地打破了传统类型片的固有模式,开创了全新的“军事玄幻歌舞片”流派。如此独特的创作风格,实在值得影视学院开设专题研讨课来深入探究。课程名称不妨就定为《论如何用2亿投资证明编剧的脑洞比马里亚纳海沟更深》。在这门课程中,必修章节应该包括“爆破美学与经费燃烧的正相关研究”以及“如何让战术背心在沙漠中保持时装周质感”等内容,通过这些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或许能够让我们对这部影片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