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曾言:“革命文学家风起云涌的所在,其实是并没有革命的”。《天行健》这部剧从光绪帝(尹正饰)给一群小伙子开班会讲变法开始,直至结尾男性角色在北伐战场上手持信号不佳的电话与爱人通话为止。革命即将爆发是不断提及的背景,但主要内容并非革命本身,而是一部“辛亥前史”,描绘的是波涛汹涌、混乱无序的“前革命时代”。
故事主线围绕寻宝展开。这个宝藏极具价值,仿佛海贼王留下的至宝,被称为中国的one piece,正式名称为净坛密藏,属于南少林。主角团队跟随零星线索四处奔波,上海、天津、山西、福建,每抵达一处便解锁新的线索(同时还解锁新的方言)。情节充满悬念,高潮连连。实际上,在那个年代,南少林希望将这份富可敌国的宝藏托付给能实现众生平等的人(同盟会)。然而消息泄露后——保皇党:欲延续清政府生命,争夺宝藏;同盟会:需策划起义增强实力,争夺宝藏;琪亲王:准备政变救国,争夺宝藏;北洋:争夺宝藏;日本人:不愿任何中国人得到宝藏。
因此,从朝堂到江湖,血雨腥风不可避免。
1
正如上文所述,清末各方势力纷纷登场,甚至包括少林、法租界等较少出现的势力。众人的目光都聚焦于那宝藏,净坛密藏。如同离婚案中孩子的抚养权争夺一般,每个人都想拥有宝宝。有了宝宝,就等于拥有了未来。在这里,净坛密藏的归属问题被转换为“国”的历史精髓,指向“国”的未来道路。密藏不仅是一些国人奋斗创业留下的遗产,也是变动时代中国选择道路的资本。谁掌握了这一资本,谁就能左右当时清朝的方向。
各方势力纷纷下场,对决异常精彩。更重要的是,在塑造这些势力时,大家的初衷(除日本人外),基本都以救国为目标。这与一般的通俗类型片有所不同。因为对决的双方并非善恶分明,清晰的不是黑白、正邪之分,而是政见分歧。爱国救国,这样的基本价值观是一致的。正因如此,刘佩琦和李立群这两位老戏骨饰演的两只老狐狸,都对大清忠心耿耿,但一个保皇,一个主张政变。正因如此,执着于大清例法和儒家保守传统主义的犟牛王家洛,才让人既感到可恨又觉得同情。
是的,作为一个类型剧大集合:传奇、年代、武侠、宫廷、革命、言情无所不包,但传奇年代剧仍是主流。尽管寻宝、盗墓、谍战、反叛、特情、虐恋等通俗剧桥段层出不穷、引人入胜,但最吸引人、最动人的还是宏大叙事。
承载主题的,也是塑造最成功的人物,无疑是主角穆青。一个站在光绪帝身边的贴身保镖,大内侍卫,受康梁变法影响,后来爱上了格格。他起初为朝廷尽忠效力,鄙视同盟会,全心全意成为朝廷的鹰犬。后来因为寻宝,辗转多地,目睹天下饿殍满地,见识到清廷腐败无药可救,在爱与恨的种种世态中看到革命的必然性。因此,变法基因被唤醒,心中的革命之火被点燃。
穆青在不变的爱国主义基调下,完成了华丽的转变,编剧为我们展现了一道靓丽的人物弧光。戊戌变法失败后,他被囚禁大牢12年,这是守旧派的反扑,而他最终选择加入同盟会,献身革命,则完成了对反扑的反击。
在这样的宏大叙事下,或者说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乱世中,个人私情是难以实现的。三对情侣,全部be。提起情侣,不得不让人觉得,这是一部“革命+恋爱”的文本。
2
出于对大格局的追求,革命成为一条宏大的主线。或许是出于对市场受众的考虑,三个主要人物处在三对恋爱关系中,恋爱成为一条或明或隐但从未断绝的副线。而“革命+恋爱”这种情节模式,实在已经是现代文学中常见的套路,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在蒋光慈、茅盾等作家笔下,革命恋爱小说就已经大红大紫火过一阵了。
在这样的小说套路中,“革命”常常是恋爱发展的前提(看到少年是搞革命的,就怦然心动),也往往是恋爱结束的原因(不能搞对象啊,得去搞革命),恋人们最后都得明白,最爱的只能是革命,值得自己献身的也得是革命。
所以,要么情侣一起革命,要么和不搞革命的对象分手,要么和不搞革命的对象分手,去跟搞革命的谈。剧里,穆青所说,此生心愿有二,改天换地和娶你为妻,已经将这一模式明白地显示。爱情的倾尽所有、相约一世,和革命的利他主义、舍己为公的大牺牲,同时蕴含着献身精神和青春猝死的浪漫。而《天行健》的后面和结尾,同样无比悲壮。
就此来看,新时代诞生的“革命+恋爱”的《天行健》,似乎较这一传统并无多少突破,但问题的关键在于,男女两位的特殊身份,赋予了这一模式更深刻的意义。男方是光绪帝贴身保镖啊,出场自带戊戌变法的信仰加点,女方是亲王家的格格,却也是秘密的同盟会成员,并且穆青或多或少在转折中是受到女性(柳琳和格格)的影响的,格格的革命情怀则坚定又坚持始终。两人的革命信仰其来有自,一个浓缩着从戊戌到辛亥的历史转折过程,一个用清廷最内部瓦解走向革命来证明历史必然性。
不过,历史告诉我们,辛亥以后,人们革命的道路上还未走远,好像就被各种本就在的和飞来的很多东西给绊住了脚。到丁卯年,同盟会的后继者们,已经坚定地换了一个立场。直到剧中所提到的“杨昌济”杨老师,带出了一位真正扭转乾坤大势、改天换地的人物。
4
这部剧情节紧张刺激,人物行动逻辑合理,探案线有悬念有道理不硬搞,台词搞笑但不整尬的,水词儿也少,基本每句话都有意义,这已经很难得了不是吗?而且还并不生硬地加了很多诗句,很有文化内涵。很多清末黑白的民生影像,如乞丐要饭、妓院站街、当兵的压马路,等等,不知是否是真实录像,反正给人感觉格局一下子打开。
喜剧元素也很多,有《先生请出山》的演员陈天明,拉尅,多数时间在搞笑,演得也不尬,用俏皮话不停冲击严肃和紧张的气氛。南洋回来的商人跟冷面大内侍卫说 “are you kidding me?”确实挺好笑,并且这里很多词儿不像庆2一样加网络梗,而是更自然。画面灯光也比庆2真实得多,不会在大牢里也360度灯光照亮爱豆的美。结尾主角团打麻将、贴纸条、拉横幅,很喜人。
上到皇帝亲王,下到杀猪的、扫地的,先进的火车、狙击枪,传统的婚姻迷信、蛊术,民间的江湖恩怨,中日间的暗流涌动,高傲的大侠,精明痴情的侍卫,杀妻的执拗捕头,美强惨的女间谍,捣鼓古玩的同盟会接头人,爱做菜的县官(致敬炊事班的故事),无奈的暗娼,都代表了那个时代的一个阶层,或一个侧面。这部剧是有描绘百年变局里、新旧变革中众生群像的野心的,并且好看耐看,实在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