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部作品中,校园暴力、家庭暴力、性侵女童和残障人士的描绘堆积如山,仿佛是将所有悲惨元素叠加至极致。然而,令人失望的是,电影并未展现出任何真正的人文关怀或诚意,而是将所有这些敏感的社会议题仅作为推进剧情的工具。成年人对正义的幻想成为了一切行动的驱动力,而那些本应被深入探讨的社会问题却只是成了达成所谓“复仇”的借口。因此,电影中的每个镜头、每段配乐都显得目的性极强,无非是为了制造表面的煽情效果和低俗的刺激感。
情节上的逻辑漏洞更是难以让人忽视。一个九岁的小女孩遭受侵犯后,她的母亲竟然选择隐藏尸体而不是报警?这位母亲显然并非不懂法律,但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发生这种事后,她们竟然还在原处居住了五年之久,这心可真大!
此外,关于那个偷拍她们长达五年的角色设定也极为牵强。暂且不论这个角色行为背后的逻辑(尽管你可以简单地将其归咎于“变态”,但这显然也是为了满足导演的需求),母女俩在犯罪之后五年时间里竟然对这样一个偷拍狂视而不见,实在是让人难以置信。
王传君和张钧甯之间的追逐戏同样荒谬至极。王传君明明一直跑在前面,张钧甯翻车之后还能像没事人一样爬出来已属离奇,而她一爬出来,王传君就在旁边“等她”更是让人大跌眼镜。如果说是因为王传君失血过多导致体力不支,也许还能勉强解释得通,但两人随后的打斗场面却完全不是这样。
对于影片中更多不合逻辑的情节,我就不在此一一列举了。
片中的每个角色都被描绘得极端化、片面化,仅仅是为了符合导演所刻意营造的二元对立局面。
只能说,对于那些在片中遭受苦难的女性角色来说,她们真正的不幸来源于导演本身的态度和处理方式。
《默杀》这部电影证明了柯汶利和陈思诚这类商业导演的确是同一水平线上的人物,他们的作品风格和处理手法如出一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