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影视点评

《疯狂的麦克斯:狂暴女神》影评:废土往事中的“狂暴女神”不是“狂暴之路2.0”,但却是“狂暴之路史诗”的重要一环

让我们首先回溯一下背景,以便让部分观众更深入地理解并接受电影“狂暴女神”的独特之处:

《疯狂的麦克斯:狂暴女神》影评:废土往事中的“狂暴女神”不是“狂暴之路2.0”,但却是“狂暴之路史诗”的重要一环插图

记忆犹新吧?当年电影“:狂暴之路”虽然收获了无数赞誉,但也不乏对其人物情节的批评声音。许多人将“疯狂的麦克斯”系列简单归类为爆米花电影,然而实际上,远不止于此。银幕上的每一幕都承载着其存在的意义和背后深厚的故事。尽管追车戏份一直是该系列的焦点所在,但自第二部作品起,这一系列便开始对约瑟夫·坎贝尔的神话哲学进行了一种独特的诠释与重构。

1979年,首部“疯狂的麦克斯”面世,以区区40万澳元的成本在全球席卷了一亿美元的票房,一度荣登吉尼斯世界纪录中盈利最高的电影。导演对于这样的成功感到出乎意料。他当时认为这部作品存在诸多不足,甚至怀疑是否会有人愿意观看。在探究其成功的原因后,他发现自己不经意间触及了人类叙事中的原型/母题,而坎贝尔的神话哲学理论给予了他极大的启迪。这些原型是跨越国界、时代和文化的全人类共通主题和符号,它们在各种神话、童话、寓言和传说中不断呈现,表达着人类潜意识对世界的规律和渴望。于是,在“疯狂的麦克斯2”中,米勒吸取了首部的拍摄经验,精炼了叙事手法,采用了经典的英雄之旅结构,将麦克斯塑造成了一个传奇般的人物。

至于许多人所熟悉的第四部作品,它原本设计为2000年代末新三部曲的高潮收尾之作:

“狂暴之路”的概念早在1997年便已孕育而生,2001年曾尝试启动拍摄,却因经济危机而导致资金流失,项目陷入僵局。随后到了2010年,该项目才得以重新启动,然而澳洲的暴雨使得原定的沙漠拍摄地变成了绿洲,拍摄计划再次遭遇挫折。直到两年后,当拍摄地点改为纳米比亚,这部作品才终于开机。(关于这部电影曲折的制作历程,有一本书籍值得推荐:“MAD MAX FURY ROAD: BLOOD, SWEAT, & CHROME”,或者我也可以单独撰写一篇文章来详细介绍这段历史。)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