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热辣滚烫》上映以来,贾玲几乎淡出了大众视线。这部影片不仅让她收获了高额票房,也伴随着不少争议。
她不再担任《王牌对王牌》的固定嘉宾,连续几年缺席春晚舞台,甚至连红毯都少见她的身影。
离开了小品和综艺的舞台,失去了“胖乎乎”的亲民形象,似乎让她的演艺之路变得有些艰难。
那么,曾经风头无两的贾玲,究竟为何突然低调起来?
PART 01
一次意外的跨界互动,80亿票房导演携手游泳冠军挥拍上阵。
6月下旬,贾玲在社交平台晒出与汪顺一起打网球的照片,并配文:“太好玩了,再来一局!”
除了文字内容外,她还附上了三张现场图,展现了自己良好的运动状态。
照片中的贾玲身材瘦削,手臂线条明显,打破了外界关于她复胖的猜测。
此前有业内人士评价称,贾玲或许会走上吴君如的老路——从喜剧女王转型为更广泛的演员。
吴君如早年凭借夸张的形象和搞笑风格走红,减肥后却未能延续辉煌。
同样地,瘦下来的贾玲也被认为失去了原本的喜感和幽默特质。
虽然外形更美了,但少了那份自然流露的亲切感。
不过,为了健康和理想而努力改变,本身就是值得尊重的事情。
贾玲用实际行动减重百斤,哪怕只是为了维持热度,也无可厚非。
抛开作品本身的质量不谈,她成功瘦身的事实不容置疑。
可为何变瘦变美的她,反而渐渐淡出了大众的关注?
其实原因并不复杂。
不是她变了,而是她在采访中说的一句话触动了某些观众的神经:
“我一直以来的搞笑娱乐,其实是忍辱负重。”
PART 02
在娱乐圈打拼,找准定位至关重要。
贾玲在尚未完成顺利转型前就试图彻底改变自己的形象,并且用“忍辱负重”来形容过去的自己。
这样的言论自然引发了部分观众的不满。
即使演技在线、剧情精彩、阵容强大,口碑依然受到了影响。
她希望通过瘦身来实现从“被喜欢”到“自我实现”的转变。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票房虽高,认可度却没有同步提升;人设变了,观众却还没适应。
转型的风险不小,胖时的贾玲几乎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一旦瘦下来,她便要面对无数相似面孔的竞争。
好在她还有退路,《你好,李焕英》和《热辣滚烫》的成功足以支撑她转向幕后发展。
作为大碗娱乐的掌舵者,她已经积累了足够的资本和经验。
如今的“消失”,也许正是她在为下一次亮相积蓄力量。
PART 03
贾玲出生于1982年的湖北襄阳,成长在一个普通家庭。
最初以相声演员身份出道,后来逐渐涉足影视圈,成为广为人知的喜剧明星。
早期的她善于自嘲,情商高,憨态可掬的形象深受观众喜爱。
在小品领域,她得到了两位大师的提携:冯巩与姜昆。
冯巩不仅是她的专业导师,还在她求学期间给予诸多指导。
他曾鼓励贾玲:“以后我带着你,让你挣够十年房租。”
而姜昆一句“能上春晚吗?”的提问,最终促成了贾玲与白凯南在2010年春晚的惊艳亮相。
从此之后,她频繁活跃于各大晚会和综艺节目。
2021年,《你好,李焕英》的爆火让她成功转型为导演。
到了2024年,为了拍摄《热辣滚烫》,她再次挑战极限,减重百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