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台湾知名狗仔葛斯齐再度掀起娱乐圈的轩然大波。在一次直播中,他直接向 S 妈喊话,要求核对与汪小菲之间的微信聊天记录,并警告称“若继续维持虚假形象,将揭露更多惊人内幕”。这一言论立即引发了舆论场上的激烈讨论,部分网友质疑其爆料的真实性,而张兰的法律顾问“莉姐”则强硬回应:“如果徐家认为葛斯齐的爆料为假,完全可以进行辟谣或提起诉讼,法律途径明确,无需无端猜测。”
律师莉姐的观点直击问题核心:如果葛斯齐提供的微信记录是伪造的,那么徐家完全有能力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权益。根据台湾地区的相关法律规定,作为电子证据的微信聊天记录必须满足完整性、真实性和关联性三个条件。
莉姐进一步指出,“双方都有保存微信聊天记录的权利,如果徐家怀疑记录造假,可以请求汪小菲或S妈公开原始记录以供核实。一旦证实葛斯齐存在伪造证据的行为,徐家不仅能够以侵犯名誉权的理由提起诉讼,甚至有可能追究其刑事责任。”这番解释有效地反驳了那些仅凭猜测就质疑爆料真实性的声音。回顾葛斯齐以往的经历,他并非首次面临这样的指控。2023年,由于曝光大小S涉嫌吸毒的信息而被起诉,最终被判赔偿60万新台币。
然而,在那起案件中,尽管法院并未直接认定葛斯齐造谣,而是基于证据不足的理由判定其需承担民事责任,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报道基于充分的调查和验证。
葛斯齐手中的“重磅炸弹”:从88分钟录音到震撼业界的大料
葛斯齐此次采取的强硬立场并非毫无依据。作为台湾娱乐圈内享有盛誉的“狗仔之王”,他一直以提供确凿证据著称。2022年,他揭露了汪小菲婚内出轨张颖颖的事实,不仅公布了两人的亲密照片,还放出了与汪小菲的通话录音,无可辩驳地证明了他的不忠行为。
更加戏剧化的是,在张颖颖试图否认时,葛斯齐展示了与大S经纪人长达88分钟的通话录音,使得对方不得不放弃抵抗。这一事件使葛斯齐声名鹊起,也确立了他在娱乐圈中“用事实说话”的地位。
在这次针对S妈的爆料中,葛斯齐依旧保持了一贯的风格。他在直播中暗示自己掌握了足以让小S无法立足于娱乐圈的重磅材料,并表示这些信息与当前正在进行中的法律纠纷相互印证。
这种逐步升级的爆料策略极具威慑力:既能给对手施加巨大压力,又为自己预留了足够的回旋余地。就像他在2024年揭露民进党代表王定宇丑闻时一样,先展示暧昧短信截图,随后揭示其与女发言人的同居关系,迫使对方只能以“截图伪造”的理由进行无力的反驳。
S家族的沉默
截至发稿时,S家族已经对葛斯齐的爆料保持了近48小时的沉默。这种沉默在娱乐圈的舆论战中显得尤为突出,却也蕴含深意。
一方面,匆忙做出回应可能会陷入“越解释越混乱”的困境,尤其是在葛斯齐握有关键证据的情况下,任何细微的失误都可能被无限放大;另一方面,选择诉诸法律则意味着高昂的诉讼成本,且一旦败诉,反而会坐实葛斯齐的指责。
这种两难境地在大小S此前与葛斯齐的法律纠纷中已有体现。2023年,两人因吸毒传闻提起诉讼,虽然获得了60万新台币的赔偿,但未能彻底清除公众心中的疑虑。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葛斯齐在法庭上坚称自己从未直接指控大小S吸毒,只是转述他人言论,这种策略使得法院难以将其行为定性为诽谤,最终判决似乎成为了一种妥协的结果。
当狗仔成为社会监督的力量
葛斯齐与S家族之间的对抗,反映了娱乐圈长期存在的“真相危机”。在这个流量至上的时代,狗仔的角色已从单纯的八卦记者转变为某种程度上的社会监督者。他们的爆料既可以揭示明星的真实面貌,也可能引发网络暴力和谣言传播。如何在保障公众知情权的同时保护个人隐私权,成为了法律和社会共同面临的挑战。
无论是葛斯齐还是徐家,都应该在法律框架内行事。如果爆料属实,公众有权了解事实真相;反之,若爆料失实,则造谣者应受到应有的惩罚。这种理性的态度或许才是打破娱乐圈“互撕循环”的关键所在。
结语
截至目前,S家族仍未就葛斯齐的爆料作出正式回应。这场舆论风暴的结局将取决于证据的力量。正如葛斯齐在直播中所说:“真相也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在法律和舆论的双重审视下,所有的谎言都将无所遁形。而对于娱乐圈的观众来说,他们或许更希望看到一场基于事实的较量,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口舌之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