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看过最让人愤怒和失望的电影》
我一向对电影评价很客观、宽容,很少使用攻击性这么强的词汇,但这部影片看完后真的是让我言语难以形容地失望。
看了这么多好电影之后,终于碰到了一部大烂片,可以说是史诗级的。从影片开始前五分钟我就想逃离影院,而且这种想法一直持续到影片结束都没有改变。上一部让我有这种强烈想法的是749。巧的是,这两部大烂片上映日期竟然是一样的,而且都是10月1号看的。
这部电影没有任何优点可言,全是私货。现在很多电影的屁股都歪,但那些电影至少算是合格的商业片,而这部就算抛开立场不谈,也离合格差得远。首先,拍摄手法非常平庸,全片没有高潮点,无法调动观众的情绪,就像一潭死水。画面特效也很一般,完全无法引起我的兴趣。台词更是毫无新意,缺乏激情。剧情暂且不表,全是私货,等会儿具体分析。这个建模我也看得很难受。
我之前以为是长安三万里的那个团队拍的,毕竟追光说要拍三国题材,没想到是光线出品的,而且拍得这么烂,可以说是对长安三万里拙劣的模仿。长安三万里我给十分,这部片子我给1分,这分数不是基于两者的差距,而是评分的上限。
影片是易中天编剧的,我知道他是曹粉,也知道电影拍的是曹操的前半生。曹操前半生确实是大汉忠臣,做过一些错事,但功大于过。我觉得把他塑造成一个正面人物也未尝不可,结果影片却直接把曹操封圣了。看完我觉得影片根本不应该叫《三国的星空》,这分明就是《圣人 - 曹操传》。整个影片只有曹操一个正面人物,其他人全都沦为他的背景板,甚至和曹操有冲突的吕布刘备都不配出现在电影里。影片名字叫三国,可只有曹操和袁绍,这叫什么三国呢?再不济也可以叫官渡之战啊。
看电影时我不停地用手机记录关键剧情和离谱情节,就想看完怎么骂它。比如衣带诏这段,在史书里董承确实是大汉忠臣,你可以说他有野心或者没实力,或者还没下手人就死了,但在行动上他没有对大汉不利。何为衣带诏?汉献帝刘协登基后被董卓把持朝政,后来自己当权又被曹操把持,刘协想反抗,写下血书衣带诏和刘备马腾董承等大汉忠臣一起讨伐曹操。最后事情败露,马腾刘备逃走,其他人都被处死。曹操杀完这些人还不解气,又当着皇帝的面杀死皇帝的爱妃董贵人,不管皇帝怎么求情都没用。这里就是曹操的污点,你要是认曹操是忠臣,那这事就不可能发生。因为当着皇帝的面杀皇帝的宠妃且不顾皇帝求情,这不是忠臣所为。但影片里却是董承把这个密诏给袁绍看,袁绍再拿给曹操。你不尊重历史就算了,你粉曹操也得有个限度吧!你这么改真的是脸都不要了。董承从出场就是奸臣形象,我就感觉电影要黑化他,没想到能做得这么绝。曹操杀了董承之后就没了,后面曹操杀天子贵妃等情节都没有描写,硬生生地把一个奸臣塑造成了功高盖主的忠臣,还成了皇帝杀他也毫不知情、还对皇帝忠心耿耿的大忠臣。看到这我都看不下去了,真想走,但又想看看他还能怎么编下去。
到了官渡之战,曹操屠城的事只字不提。曹操屠了徐州10万人这可是举国震惊的大事件啊!我年轻的时候也粉过曹操,毕竟曹魏在三国里最强大,手下将军谋士如云。但自从听说他屠城后就再也不粉他了。我就是想站在普通人的角度,从朴素的良心和普通世界观出发,屠城就是错误的行为,不论这个国家是谁的。从这个角度看,他和日本没什么两样,只不过一个是外族入侵,一个是本族的败类。如果换作我们生活在古代,可能就是普通老百姓,很可能就是被曹操屠杀的那种。我真不懂为什么那么多人会喜欢曹操,喜欢他的雄才大略,但他还有草菅人命的一面呢。
影片既然还没结束,咱也不多说了,接着往下看。官渡之战时天子刘协来到曹操帐前说生死与共。你杀了人家皇帝老婆,杀了那么多人,现在又编造皇帝到营帐前跟他说生死与共?而且皇帝还透露了一个真相,诏书写的是“彼不臣,凭此诏,诛杀曹操”,而董承把前面三个字去掉了。原来影片的反派是董承啊。最后皇帝曹操重归于好,大败袁绍,愉快地包饺子去了。这完全是把曹操当刘备来写呀,曹操干的坏事一件不提。四大名著都这么改编真就烂完了,去年有个红楼梦,今年有个三国,过两年是不是还要出一个西游和水浒啊?凑个四大烂作?去年我觉得最差最烂的电影一个是749,一个是红楼梦。749和这部影片同一天上映,红楼梦和这部影片同属四大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