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视的浩瀚星空中,安德里亚·阿诺德无疑是一颗独特而璀璨的星辰。回想起最初与她作品的邂逅,是那颇具争议的2011年版《呼啸山庄》。那部影片仿佛是一场爱欲交织的风暴,在银幕上肆意席卷。其镜头运用堪称大胆创新,手摇摄影与古典情爱巧妙融合,恰似旷野中不羁的风,自由而又随性,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而这种独特的风格,在其后的作品《鸟》中依旧得以延续,同时,动物的对照和隐喻这一元素也在片中大放异彩。
不得不说,《鸟》这部影片着实给观众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它宛如冬日里的暖阳,温暖着每一个走进这个故事的人。
从故事脉络来看,《鸟》围绕着年少成长这一主题展开,而成长的核心要点,无外乎叛逆与和解,这两条线索在影片中交织得恰到好处。
主角贝莉,就像是生活在社会底层角落里的一株倔强野草。她来自底层社区,父母分离后与父亲一同生活,身上既有着未泯的童真,又背负着生活的苦涩,是社会中无数孤独灵魂的一个缩影。影片开场,贝莉用手机为天空中飞翔的鸟录像,可那铁网栏杆却如影随形,在视频中投下虚像,这何尝不是她内心渴望自由却又被现实束缚的象征?而她将影像投屏到房间墙壁的行为,无疑是在现实困境中为自己开辟出的一方理想天地,借此逃离那令人窒息的现实。
贝莉的叛逆,在影片中可谓是淋漓尽致。面对父亲新婚时要求她穿的“粉红豹斑紧身伴娘装”,她果断拒绝;剪去长发,以更中性、更酷的形象混迹于哥哥亨利的帮派之中;甚至被关禁闭也毫不退缩,毅然从家中逃离。然而,在她看似任性的举动背后,却也藏着成熟的一面。当她去探望母亲,悉心照顾与母亲同住的小孩,以及安慰遭遇情感挫折的博德(即鸟先生)时,那是一种历经沧桑后的沉稳与善良。也正是这份成熟,让她在影片最后父亲的婚礼上,选择了妥协,换上不喜欢的伴娘装,改变发型,与现实达成了和解。
鸟先生,这个角色无疑是影片中最为神秘的存在。表面上,他只是一个寻找失散父母的普通男子,但深入探究,他更是贝莉心中自由、美好与善良的理想化身。平日里,他平和地待在高楼房顶,仿若真正的鸟儿。而在与贝莉母亲那有暴力倾向的男友对峙时,他竟神奇地变身为鸟人,黄色圆眼,黑色翅膀,尖锐鸣叫打破寂静,随后展翅高飞,抓走母亲的男友。这看似突兀的场景,实则早有预兆。此前贝莉为哥哥亨利给其女友送私奔信件时,她轻轻一挥手,阳台上的乌鸦便叼起信件飞入女友家中,这一细节已然揭示了影片魔幻现实的风格,而鸟先生的变身,正是贝莉内心理想的具象化呈现。
影片结尾,在父亲的婚礼上,鸟先生再度现身,化作鸟人与贝莉相拥,黑色羽翼将贝莉温柔包裹,而后悄然离去。此时,贝莉的眼中竟也变成了如鸟般黄色的圆形,这无疑是一种精神的传递,象征着理想中的美好已融入现实,即便妥协,自由与对美好的追求也永不磨灭,这便是成长的真谛。鸟先生的存在,如同温暖的灯塔,给予贝莉力量,让人不禁联想到泰戈尔《羽毛》中的那句:“我的心是旷野的鸟,在你的眼睛里找到了它的天空。”
贝莉的父亲巴哥,这个有着戏谑名字的男人,也是个十分可爱的角色。他对贝莉的爱真挚而深沉,只是不善表达。他买毒蛤蟆听煽情音乐赚钱的想法,天真得令人忍俊不禁。尤其是他和他的一帮哥们围着毒蛤蟆唱Coldplay乐队《Yellow 》的场景,将底层人民的平常喜乐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在欢笑中感受到生活的温情。
影片临近尾声,巴哥和贝莉父女二人追赶私奔的亨特至车站,却只看到伤心的亨特独自彷徨。然而,追捕者们瞬间转变为安慰者,安慰完亨特后,三人共上滑板车,奔赴巴哥的婚礼。这一幕,无疑是影片中最温暖的画面之一,让人感受到亲情与友情的力量。
总体而言,《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它饱含人文关怀,对理想、美好和善意的追求贯穿始终。片中人物形象鲜活生动,面对贫穷与苦闷的生活,没有一味地沉浸在压抑之中,而是展现出了生活欢乐与多样的一面。此外,这部电影还让观众对巴里·基奥恩有了全新认识,他此次对巴哥的精彩演绎,彻底颠覆了在《萨特本》中留下的猥琐邪恶形象,令人好感倍增。而他接下来将在萨姆·门德斯的披头士电影中扮演林戈,这也让众多影迷对那部作品以及他的表演充满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