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宫崎骏那如梦如幻的动画世界里,每一部作品都似一颗璀璨星辰,散发着独特的光芒。而《幽灵公主》这部影片,对于众多影迷而言,有着别样的意义。它是宫崎骏创作生涯中的重要一部,也是其首次“封笔之作”,承载着无数期待与关注。
当我们提及宫崎骏以往的作品,脑海中或许会立刻浮现出那些标志性的元素:翱翔天际的机翼,仿佛带着我们一同穿梭在梦幻的天空;政客间的战争权谋,虽常隐于幕后,却也在故事中掀起层层波澜;还有那“神圣少女”,她们身上所散发出来的相较于男性更为耀眼的光辉,总是能深深触动观众的心弦。然而,《幽灵公主》却出人意料地背离了这些熟悉的元素。
在这部影片中,没有那令人心驰神往的翱翔机翼,没有复杂的政客战争权谋在明面上的展现,甚至连以往那种“神圣少女”的耀眼光辉,也仅仅存在于标题《幽灵公主》之中,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神秘感。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充满冲击力的画面和情节:飞溅的鲜血、坠落的断肢,这些画面真实而残酷,打破了观众以往对宫崎骏动画唯美风格的固有认知。
影片中的野猪,不再是普通的形象,而是以狰狞邪魔抑或带着皮与腥味的面貌“复活”。而主角阿席达卡,他的体内同时蕴藉着源于自然的诅咒与祝福。他本应是土生土长的故乡的一份子,却因他者之罪愆而被故乡放逐。从此,他只能在水与火、“森林世界”与人类文明的交界处孤身游走。他像是一位孤独的行者,默默地来,静静地看,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解救他人。
然而,现实的残酷却让分离的部首难以恢复如初。那些堪称“罪魁祸首”的欲念与野心,从始至终都根深蒂固地存在着,如同隐藏在暗处的阴影,难以消散。基于泛灵论而重新赋魅的自然,也随着山兽神的轰然倒地而趋于再度“除魔”,仿佛整个世界都在经历一场无法逆转的变革。
尽管前景晦暗不明,充满了未知和挑战,但兼具兽性与神性的阿席达卡,依然选择坚定地继续睁大澄净的眼睛,去面对这一切。他将那座在自然本性上不适于其生活的、亟待重建的“女儿国乌托邦”作为自己的归宿,在那里寻找着一丝希望和安宁。同时,他又时常骑上亚克路,在两个世界之间来回穿梭,仿佛在努力维系着一种微妙的平衡。
“一起活下去!”这句简单而又有力的话语,在影片中显得尤为深刻。它不仅仅是阿席达卡的内心呐喊,更是一代代求索“清明”的唯一道路。而宫崎骏之后的数次“最后一舞”,未尝不可视为对这一理念的亲身诠释。他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继续在动画的世界里探索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为我们带来了无尽的思考和感动。
主要参考(摘编x)文献:《宫崎骏的创作世界——重读〈幽灵公主〉》(友人未刊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