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黎明的一切》在国内上映后,引发了诸多关注。这部影片改编自濑尾麻衣子的同名小说,为我们讲述了一段独特而动人的故事。故事中的藤泽美纱饱受经前综合征(PMS,Premenstrual syndrome)的困扰,而山添孝俊则患有惊恐障碍,他们在“栗田科学”这家公司里不期而遇。两人敏锐地察觉到彼此身上的困境,由此开启了一段超越浪漫爱情的特殊关系,在相互帮助与温暖中共同前行。
导演三宅唱在影视界崭露头角,继是枝裕和、滨口龙介之后,成为又一位在国际上声名远扬的日本导演。他的前作《你的鸟儿会唱歌》《惠子,凝视》等均收获了广泛好评,而这部新片更是载誉满满,被日本《电影旬报》评选为2024年十佳电影第一名。三宅唱的创作目光始终聚焦于相对边缘的人物群体,初入社会的高中生、陷入事业瓶颈的中年人、听障拳击手等等,都是他镜头下的关注对象。
三宅唱曾在采访中谈及自己的创作理念,他表示在现实生活中,那些说话大声或者话多的人更容易被关注到,而沉默的人就像小透明一样,常常被忽视。但他认为,这并不意味着这些沉默者的内心毫无波澜,也不代表他们没有感情、不去思考问题。所以,他选择用艺术表现的手法去聚焦这些人的内心世界,在他看来,“生活的观察者”这个称呼或许比“沉默的人”更能准确地描述他们。
在《黎明的一切》中,经前综合征这一元素不仅仅是关于身心的困境,它还与经期的周期性节奏紧密相连,形成了一种循环的运作模式,并被巧妙地展现在银幕之上。影片中人们的时间与各种忽快忽慢的节奏相互呼应,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仿佛与地球的昼夜自转紧密联系在一起。相较于影史上许多以疾病为主题的作品,三宅唱探索出了一种新的讲述方式,他以更为广阔的自然视角去看待和呈现患病者所经历的日常现实,还原他们作为人的独立与尊严,摒弃了将疾病作为奇观来展示的传统模式。
撰文|邱文浩
疾病题材电影的伦理考量
在电影的长河中,我们曾在银幕上目睹过形形色色的疾病。癌症、白血病、肺结核、心脏病、精神分裂、抑郁症、妄想症、阿尔茨海默症、小儿麻痹等等,疾病作为人类生命无法回避的一部分,已然成为电影艺术不断诉说的主题。在主流商业片的范畴内,“疾病”的叙事往往与强烈的戏剧性紧密交织——爱与恨的纠葛、恐惧与希望的碰撞、求生与寻死的抉择、背叛与相助的转换。同时,“疾病”的叙事也牵扯出众多个人与社会议题,如医疗改革、权责分配、欲望受阻、身份危机以及存在焦虑等。可以说,银幕之上的疾病总是与人间的悲喜故事相伴而生。
然而,当观众为病危者的生死离别而潸然泪下,为妄想者的癫狂犯罪而胆战心惊,或者为受辱者的决绝复仇而感到快意时,某种关于疾病的偏见也通过强大的视觉媒介传播到了现实世界之中。比如,患癌者常常出现在感人至深的情节剧里,或是孤注一掷的动作片中;而官能失调者则经常被塑造成犯罪或恐怖电影中的反派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