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影视点评

和有点不靠谱的自己开心相处——《世界上最糟糕的人》影评

步入三十岁,倘若尚未步入婚姻殿堂,未有子嗣绕膝,感情生活也一片空白,且没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这样的人生是否就注定黯淡无光?

和有点不靠谱的自己开心相处——《世界上最糟糕的人》影评插图

女主朱莉的人生轨迹便充满了这样的“不确定”。她起初投身医学领域,而后转向心理学的探索,之后又对摄影与写作产生了浓厚兴趣。原本有机会与画家男友携手步入婚姻,共育子女,可她却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悄悄溜进他人的婚礼派对,结识了新人。然而,这段新的关系并未带给她期待中的愉悦。有人或许会将她的行为视作不务正业,但在我看来,这恰恰是她进行自我探寻的历程。她宛如一片自在飘荡、形态多变且无固定归宿的云朵,而正是在这不断的变幻之中,在迷茫、觉醒、对抗与治愈的循环往复里,彰显出一种鲜活且流动着的生命力量。仿佛有一种挣脱时钟束缚、忘却时间流逝,悠然欣赏花朵绽放的自在惬意。影片末尾,她既没有稳定的工作,也没有相伴的伴侣,或许这并非重点所在。导演并未明确告知观众结局如何,但从她脸上那释然的微笑中可以察觉,她愈发钟情于当下的生活状态。

究竟谁有权利规定我们必须被时钟驱赶着生活?谁又能界定我们的黄金岁月应在何时开启?真正的衰老,并非体现在年龄的增长上,而是当你停止思考、放弃追求、不再与生活较劲之时。有些人年仅 20 岁却已暮气沉沉,而有的人即便 99 岁高龄仍心怀朝气。30 岁,不过占据了人生的三分之一而已,恰似清晨八点的时光,此时人们往往还沉浸在睡意之中,又怎能要求在八点就完成一整天的任务呢?能够明晰自己想要做什么,已然难能可贵。那么,怎样的人生才算糟糕?从不与内心深处的自己进行深度对话,一味活在他人的目光和期许之下,最终惊觉遵循他人意愿度过的人生竟是一场巨大的骗局,这才是糟糕透顶的。

这部电影最为精妙之处在于,它将“最糟糕的人”这一概念从自我嘲讽转变为一种有力的宣言。当你坦然接受那个看似“糟糕”的自我时,反而会收获一种奇特的自由。你无需成为完美的女儿、善解人意的伴侣或是尽职尽责的母亲,你可以允许自己陷入迷茫、感到无助、表现出自私或者情绪反复无常。这个社会对女性施加的种种要求本就荒谬且自相矛盾,它期望女性聪慧过人却又不能太过精明以免显得算计,要求女性容貌出众却不能过于艳丽以免失去端庄,希望女性饱读诗书却又担心其学识威胁到男性,还要求女性既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又要兼顾家庭。这种种严苛的标准,又有谁能真正达到呢?既然如此,那就随它去吧,反正我是不愿迎合。

在 30 岁这个人生节点,夺回对生活的掌控权,更加清晰地聆听内心的声音,学会与不确定性和谐共处,并且乐在其中,这似乎也是一件颇为美妙的事情。当然,并非所有人都有这样的机遇和能力去尽情享受这份畅快的呼吸,但这又何妨呢?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