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说说画面呈现方面,影片中的演员演技都颇为出色,舞蹈表演也展现出了很强的张力。然而,在镜头运用上却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特写镜头有时直接怼到舞蹈演员脸上,让观众的观感有些突兀。而且运镜方式也比较让人费解,不少镜头的运镜逻辑不太清晰,给人一种迷茫的感觉。此外,影片的P图痕迹过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体的视觉质感。
从剧情内容来看,希孟创作《千里江山图》时年仅18岁。这样一个正值青春年少、本应朝气蓬勃、对世界充满好奇与激情的少年,在电影中却被描绘成似乎一心只为创作而忙碌的形象。实际上,对于很多普通劳动者而言,他们日常所做的诸如卷、篆、丝、石、笔等相关工作,仅仅是维持生计的手段,并非是为了助力希孟完成这幅画作。但电影全篇的描写过于理想化,仿佛一切都围绕着希孟的创作而展开,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仿佛这些普通劳动者的存在意义就是为了成就希孟的创作,这与现实情况严重脱节。
18岁的希孟,他的创作应该是源于内心的冲动和灵感,是在某个特定的时刻,他自然而然地想要去完成这样一幅伟大的作品,而不是带着某种功利性的目的去刻意为之。多一岁或者少一岁,可能都无法创作出这幅传世之作,他是真正沉浸其中,纯粹为了创作而创作。
导演在创作过程中似乎加入了过多的主观臆想,有一种“何不食肉糜”的脱离实际之感。同时,导演仿佛沉浸在自己臆想出来的希孟形象中,还为此感动不已。
这部电影显得比较俗套,不值得一看。原本精彩的舞蹈剧表演被这样的改编弄得有些可惜,大家观影时可要谨慎选择,以免踩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