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影视点评

《我不是药神》影评:得让那些看得见的苦楚得到保障

在影视创作的广袤天地中,有一类作品总能以其独特的魅力触动人心,那便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影片。它们仿佛是一面镜子,映照出现实世界中的酸甜苦辣,让我们在光影交织间,对人性、对社会有了更为深刻的思索。

《我不是药神》影评:得让那些看得见的苦楚得到保障插图

就拿某些以真实人物为蓝本的电影来说,主人公往往怀揣着大爱,他们的事迹令人心生敬意。为了在银幕上更好地展现这种转变,电影创作者会在情节设计上花费心思。前半部分与后半部分,主人公做事的动机形成鲜明对比。前半段,或许我们会看到主人公在生活的种种困境中挣扎、迷茫,甚至做出一些不那么完美的选择;而到了后半段,仿佛经历了灵魂的洗礼,良心突然“发现”,开始走上一条充满正义与担当的道路。其实,当我们深入了解背后的真人事迹时,就会发觉,主人公的人格品质本就无比高大伟岸,即便没有刻意的冲突对比,那种崇高的精神依然熠熠生辉。

这类影片取材自真实的社会角落,让我们看到了一群无奈之人的无奈人生。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需要帮助的群体数量众多,然而他们却常常处于“被忽视”的状态。就像影片中所呈现的那样,制药公司只看得见利润,看不见用药人群的窘迫。药品的价格不是依据病人的实际需求来定,而是完全取决于盈利程度。无论病人是贫穷还是富有,都成了利益追逐下的牺牲品。而警察呢,他们能清晰地解读法律条文,却似乎看不见人的哀嚎,所谓“理大于情”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当弱势群体的窘迫处境需要一位英雄来拯救时,我们不禁要反思,我们的规章制度是否还能更进一步?我们的解决方案能否更加完善?我们所关注的人群是否可以更加广泛?诚然,社会需要个人英雄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但从根本上来说,我们更期待的是完善的制度保障。因为只有在完善的制度下,才不会总是依赖某个“药神”去拯救世人,而是让每一个人都能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中得到应有的救助和关怀。这样的制度,才是真正能让社会变得更加温暖、更加美好的基石。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