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影视点评

随便聊聊2025年的《深海》影评——说说《深海》这部电影

在影视创作中,有一种独特的评判标准:如果创作者是因为技艺不精而让观众产生不适感,那无疑是失败的;可要是他本就打算以引发不适为目的,且达到了预期效果,那便算得上成功。《深海》这部电影,恰好将这两种情况都涵盖了。

随便聊聊2025年的《深海》影评——说说《深海》这部电影插图

拿它与《哪吒》做个对比。《哪吒》系列中,饺子在《魔童降世》取得成功后,紧接着推出了《魔童闹海》,这就好比是给观众端上了一道精心烹制的续作佳肴,对得起一直支持的观众。而田晓鹏呢,在《大圣归来》大获成功后,仿佛一夜之间变得“任性”起来,一意孤行地打造出了《深海》。在我看来,前者更像是一个严谨负责的项目经理,带领着众多员工有条不紊地完成一项浩大的工程;后者则怀揣着一颗想当匠人的心,只是其境界尚未修炼到位。有网友评价田晓鹏“心比天高才比纸薄”,我倒觉得,他真正欠缺的不是才华,而是那份对创作的深度认知和自省意识。要知道,好的叙述并非依靠什么神秘秘诀,而是必然源自创作者深刻的自我反思。很遗憾,田晓鹏没能把握好自己想要触及的那些议题,也没能清晰地理顺这个故事该如何合理构建。(其实《哪吒》对于“反建制”的擦边处理也存在问题,这种擦边地缘政治虽有一定呈现,但缺乏足够的纵深,吃相也不太好看。不过作为商业大片,它可以不那么依赖议题。而《深海》在这方面就显得颇为尴尬了。)

有人还将《深海》与的作品作比较,甚至想临摹出《千与千寻》那样的“壳子”,不得不说这野心不小。然而,遗憾的是,它没学到《千与千寻》中让我十分在意的“陌生化”手法,其他一些关键要点更是无从谈起。况且,《千与千寻》的内核可是整个“日本”文化呀,咱们这边又有哪位创作者有底气把“中国”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当作作品的灵魂呢?(这里说句题外话,当初我没给《千与千寻》打五星,是因为尽管它的内核有着无与伦比的意义,但从表现形式上看,它的“壳子”和《深海》属于同一类型,相对来说并不难做到,更多是为了迎合大众的喜好罢了。宫崎骏晚年的作品《》就摒弃了外在的形式,专注于内涵的表达,可惜似乎没那么受观众喜爱了。)

还有一件趣事,两年前有位朋友陪好姐妹去看了《深海》,看完后跟我吐槽,不理解好姐妹为什么会被感动到哭泣。这位朋友着实聪明,没有被电影里那种先设置叙事诡计再煽情的结构所迷惑。没错,不哭是对的,因为这种文本结构本就是一种意图明显的催泪手段。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