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中为了塑造男主“善良”且“本有着光明未来”的正面形象,设置了大量相关情节。然而,其定义的核心却聚焦在“是否是杀人案凶手”这一问题上,这使得之前那些精心构建的情节在观影思考中仿佛失去了意义。从正常逻辑来看,不仅是观众会感到困惑,影片中的四位“友方”对男主的信任也显得颇为奇怪且缺乏连贯性。而且,男主身份在几位“友方”面前暴露的节奏过于拖沓,其实留工地那一次的情节就已足够,其他部分理应加快节奏。
后续剧情在反转案件真相时显得仓促,出警、逮捕、开庭等一系列司法流程如走马观花般快速闪过。明明在这方面有更多可以深入挖掘和展现的空间,若如此操作,或许能拍出经典的快节奏悬疑电影。但导演藤井显然有自己的创作意图,他想要延续那种磨磨唧唧、侧重情感道德拉扯的风格。这种风格在纯爱电影中或许适用,但在悬疑题材中就显得有些不伦不类了。
影片结尾倒是颇具新意,判决结果中“无罪”二字被消音处理。先是给出吉冈里帆错愕的镜头,背景虚化处观众们的反应各异,有的捂嘴、有的窃语、有的点头、有的愣神,让人一时难以判断最终结果。接着画面切到森本慎太郎等其他友方如释重负地微笑鼓掌,以及刑警山田孝之不可置信的表情,最后转到被告席上流星喜极而泣的画面。看多了逆风翻盘胜局公布后全体欢呼、321上BGM的常规流程,这样的处理手法确实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不得不吐槽一下豆瓣,写长一点不让投短评,原封不动剪切到影评又说字数不够,真搞不懂这是怎么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