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影视点评

《默杀》影评:沉默的杀戮,无声的震撼

电影《默杀》的商业特质格外显著,它凭借接连不断的反转,向观众输送大量信息,所堆砌的诸多议题,像校园霸凌、病态教育、人性冷漠以及未成年性侵等,强烈冲击着观众的道德认知。

《默杀》影评:沉默的杀戮,无声的震撼插图

影片中鬼宅、雨夜屠夫、私闯民宿等元素搭配上利落的镜头剪辑,营造出一种的氛围,大银幕所带来的炸裂视听效果,让观众看得心惊胆战又直呼过瘾。

创作者运用了一种极为巧妙的方式来渲染惊悚氛围,那就是把悬念融入到人物“非正常的行为”之中。当一个人内心藏有秘密时,即便表面再镇定,也难免会露出破绽,而这些破绽往往就通过“非正常行为”展现出来。

就拿女主李涵来说,她是一位控制欲极强的母亲。当她看到女儿被霸凌者折磨得奄奄一息、被困在墙上无法动弹的凄惨模样时,她的反应颇为值得玩味:她没有表现出正常母亲应有的悲伤情绪,一开始就显得惊慌失措,眼角下垂、身体颤抖,仿佛泪水马上就会夺眶而出。直到她帮女儿整理好仪容,紧紧抱住女儿时,随着镜头缓缓向前推移,观众才从她的眼神中察觉到愤怒。

还有那位表面上热衷于慈善事业的女房东,其内心实则有着不为人知的偷窥欲望。导演仅用一个侧面拍摄的特写镜头,就将这种隐秘展现得淋漓尽致:女房东透过猫眼静静地看着女主被丈夫家暴,瞳孔放大,嘴巴微微张合,却并未伸出援手。

而具有误导性的镜头剪辑,在增强影片观赏性的同时,也推动了剧情的发展。例如,在雨夜屠夫杀害霸凌者后,紧接着出现李涵身着雨衣的正脸镜头,再加上李涵女儿此前刚遭受霸凌的情况,观众很容易就会联想到“母亲为女儿复仇”的情节。然而,电影却另辟蹊径,虽然都是“为女儿复仇”,但实际是“父亲为女儿复仇”。这样的安排引出了男主护工林在福的经历,使得霸凌者的恶劣形象更加丰满立体。

小女孩奔向自由的结局还算不错,没有陷入道德至上的老套模式。

当然,国产商业片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这部电影中泛滥成灾的配乐,生生把一部好好的电影变成了MV。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