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众人一同观赏”,这或许是我对这部影片最深的误解。邵艺辉所擅长的都市中产轻喜剧,并非那种能逗乐全场的类型,而是更适合独自品味、暗自发笑的片子。
在伍迪·艾伦与邵艺辉的作品间,我发现了一些相似之处:其一,故事发生地分别为纽约与上海;其二,聚焦的群体是那些身处媒体行业且对传统媒体怀有深深眷恋的中产阶级;其三,都涉及双性恋元素;其四,对咖啡馆情有独钟;其五,展现的是非二元关系。
这部影片并未深入探讨女权议题,只是将大家关注的话题一一提及。这与我的预期有所差距,我更钟情于邵导爱情神话里那种微妙的情感张力。不过,将所有话题都摆在明面上的呈现方式,也可理解为导演有意下沉视角,让更多人参与到讨论中来。就目前而言,这是最适合简中女性主义讨论的发展模式,就像发射精准的糖衣炮弹,有人将其当作零食享受,有人则把它当作武器使用。
影片中我最喜欢的视角是王铁梅的单亲妈妈设定。母亲的角色职能被放大的同时也被缩小,这一设定挑战了后女权主义中的完美女人叙事,也揭示了当下每一位女性在尝试同时扮演妈妈、职场女性以及自己时的权力动态。电影里的小孩有着超乎年龄的清醒,是个较为扁平的理想人物形象。但她的存在会让观影的每一个女孩不禁思考:或许我和妈妈的关系不只是母女,还可以是彼此理解、并肩作战的伙伴?
总体而言,作为一名简中女性,我认为这部电影很不错;但作为女同性恋,我觉得影片并没有关照到我的视角;而作为一个影迷,我希望权力张力能够以更微妙的方式呈现(比如弗朗索瓦·欧容的女性群像电影)。不过,我还是为这部电影感到骄傲,因为它是为简中女性量身打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