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影视点评

不同年代的文艺作品,其实就是社会的反映——《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影评

影片的剧情略显平淡无奇。

不同年代的文艺作品,其实就是社会的反映——《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影评插图

节奏方面,它并非拖沓冗长。由于场景在家庭、战场、球场之间频繁切换,整体节奏还算流畅。然而,就是缺乏那种扣人心弦的起伏感。这让我有种感觉:仿佛创作者本想深刻地批判现实,可碍于某些现实因素,只能浅尝辄止地轻轻敲打,就像在棉花上挥拳一般,力度稍显不足。

或许这是时代的局限性在作祟吧。倘若再过20年或者50年,我重新审视这部电影,说不定会有更深刻的感悟。不过,电影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确实与当下时代紧密相连。回想以往拍摄一战、二战题材的影片,它们往往聚焦于“战争下人民的苦难”“废墟景象”以及“残酷中的温情”等现象和意象。像《美丽人生》《穿条纹睡衣的男孩》《钢琴家》等经典之作,大多出自同一时期。可惜我没出生在那个时代,观看这些老电影时,会有一种时空距离感,觉得那个年代虽苦,但仿佛与我无关。

导演这部战争题材的电影,与上述影片有着显著差异。比如请歌星和部队人员同台唱歌,给士兵拍电影却只支付5500美元,拉拉队女生被宣传洗脑后爱上“比利”这一抽象概念,还有士兵们被调侃是否为同性恋等情节,细细琢磨实则深意颇多,只是难以在此详细阐述。因为这些情节与当下时代过于贴近,即便脱离战争背景,也能套用到其他类型电影中。所以看完这部影片后,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不同时期的文艺作品宛如一面镜子,映射着社会的各个层面,引人深思。

具体来说,就拿影视行业的发展趋势来讲。在2020年之前,我们的影视作品可谓是百花齐放、形式多样。但近两年,引发热议的大多是一些大尺度的悬疑刑侦类电视剧网剧。例如最近(25年)的《漂白》,其网上营销重点在于血腥暴力以及所谓的“发泄爽点”,还特别喜欢将镜头聚焦于“受伤害的女性”,诸如强奸、性侵等情节。除此之外,就是一些主打“甜腻恋爱”的弱智电视剧靠“甜点”出圈营销。在我看来,这种现象颇为可怕。难道我们的社会只需要“甜到发腻的恋爱”,还是要靠“血腥暴力”来满足人们发泄无法在现实生活中释放的情绪?

我时常觉得自己有些词不达意,难以准确表达内心的痛苦与压抑。不过李安导演从这个独特的战争视角出发,引发了我对时代和历史的深入反思。从某种程度上说,这部电影还是成功的。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