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影视点评

《姥姥的外孙》影评:没分到遗产,爱还能有吗?

在与丈夫讨论这部电影时,他显得格外投入。

《姥姥的外孙》影评:没分到遗产,爱还能有吗?插图

他的外婆在他出生后不久就开始照顾他,由于母亲远嫁江苏,家中又有三位哥哥,其中一位舅舅游手好闲,因此外婆的角色尤为重要。

尽管他从小学开始就很少有机会见到外婆,但至今他已逾三十,却只去过外婆家三四次。

令我惊讶的是,每次提及外婆,他总是忍不住哽咽,并常表达希望能接外婆同住的愿望。在我看来,仅凭寥寥数次的会面,理应不会产生太深的感情,毕竟儿时的记忆能存留多少呢?

虽然我自己的外婆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对她我没有太多感情;但我是由奶奶抚养长大的,直到初中,周末从寄宿学校回家,有时还会和奶奶一起睡。然而,为何我对祖孙之间的情感如此缺乏共鸣呢?

昨晚和丈夫的谈话让我久久不能平静,直至深夜两点才入睡。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不知何时开始,似乎进入了某种情感隔离状态。

电影中,当男主角的母亲告诉他外婆患癌的消息时,他那副漠不关心的态度并没有让我感到这个人多么冷漠,反而让我想象如果某天我父亲告诉我奶奶患了晚期癌症,我可能会表现出同情,但内心并不会有太大波动。

过去并非如此。中学时期看电视剧,看到别人奶奶去世的情节,晚上我会因梦到奶奶离世而哭醒。

看电影时我也哭了,但泪水并非为祖孙情或亲情而流。

一次是外婆摘下珍藏已久的石榴给孙子吃,另一次是孙子坚持询问外婆自己在她心中的位置,最后则是孙子敲打棺材送别外婆的场景。

深入探究自己痛哭的原因,模糊地感觉到可能是因为我非常渴望得到某个人真切的爱,但又觉得自己过于自私。在我看来,男主角也一直处于某种情感隔离状态,他起初想要得到外婆的遗产,但后来这不再只是为了钱,而是想通过获得来证明自己是被真正爱着的——只有那唯一的一套房子,被选中的人才是真正被爱的,除此之外,都是空洞的承诺。这其中也掺杂着他自私的性格因素。

一直在付出的人,他们的付出似乎成了一种命运;而只是索取的人,却总能如愿以偿。房子最终赠给了只会索取的二舅,但男主角在失望之后还是接回了外婆,这更像是出于同情、不安和不甘,而非纯粹的爱。也许他在潜意识里期待着,除了房子,是否还有其他被爱的证据存在?同时,付出了那么多,总该有些回报吧。

我和奶奶的关系变得疏远,似乎是从我发现她对我的好都是有目的开始的。“你愿意吃这个吗……我的手机又坏了,你能帮我看看吗?”“奶奶对你这么好,你长大后可不能忘记我。”“你将来结婚了,我也不指望你给我多少钱,只要每次回来给我带点吃的玩的就行了。”相反,很少来看望奶奶的姑姑的儿子,却似乎能得到老人无条件的爱,“你喜欢吃桃子吗?这是我们自家树上结的。”“尝尝这个饼,我刚做的。”

人们总是希望通过具体的事物来感受到别人的爱,却又不喜欢别人对自己的爱带有索取的成分。

人无法从未得到回报的付出中感受到爱,因而我们这些不愿付出的人感受不到爱,也是合情合理的。

孙子终究得到了存款。那么一无所获的人,又该如何找到被爱的证据呢?仅仅一句“我希望陪我到最后的人是你”,足以让人感受到被爱吗?如果内心深处真的期望得到遗产,还有资格谈论爱吗?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