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影视点评

《吹响吧!上低音号3》里的“成长”和消费“现实”的故事——聊聊《吹响悠风号3》的剧评

一、成长的双刃剑

《吹响吧!上低音号3》里的“成长”和消费“现实”的故事——聊聊《吹响悠风号3》的剧评插图

在探讨“成长”与“责任”时,本作品通过“青春”这一载体展示了所谓的“阵痛”。然而,这种表达是否准确?我们看到,在故事的尾声,成年的久美子带着母性的温柔重返校园。此刻的她显然已经完成了向“大人”的转变。换句话说,她已经“长大”。但是,背后的“成长”叙事以及它如何塑造“大人”与孩子之间的对比,是值得质疑的。简言之,“成长”涉及具体的“责任”、不满和人际关系等;而抽象的“长大”,则表现为一种视角上的转变,即通过“重返”这一行为来象征的“断裂”。这种“断裂”或许可视为一种变相的“告别”,因为视角已发生变化。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断裂”发生之前的“成长”,并不能简单地用“阵痛”来概括。我们应当警惕这样一种叙事手法——在故事结尾将孩子的“成长”简化为可有可无的“阵痛”,把青春的奔跑和不甘简化为成年后的一抹微笑。那种无法被意识形态完全包含的青春时光的“复杂性”,就这样被“后千禧年”的叙事所消解。

二、现实问题的困境

关于极具争议的第12集,以“听音投票”来决定谁担任上低音号独奏的方式,最终选择了新来的黑江而非最后一次参加全国大赛的久美子,关键一票来自她的好友高坂。尽管高坂识别出了久美子的声音,却基于“实力至上”的理由选择了黑江。这里的关键在于判断标准是倾向于“青春无悔”的情感态度还是“实力至上”的理性意志。对高坂而言,她遵循的是“理性”(符合她一贯的设定),而观众自然希望久美子的青春能有更圆满的收场(“情感”)。遗憾的是,该集的主题是面对“真实”,无论是“情感”还是“理性”,所谓的“青春”似乎总是伴随着“遗憾”,亦即“成长”的“阵痛”。这种突兀的“阵痛”,从转校生黑江对久美子的意外胜出,到高坂在关键时刻的意外选择,都体现了对“音乐”理解的矛盾态度。尽管之前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联系,但在合奏中,技术/“理性”同样重要。

三、感受的反思

以上分析可能显得杂乱无章,是对作品的个人感受,可能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毕竟,语言有时难以完全表达思考的深度。不过,无论多么追求“理性”,最终还是想回到“情感”上来。这部作品无疑具有特殊意义,那种细腻的描写方式贯穿始终,是我个人最为欣赏的部分。作品中关于“成长”“责任”以及青春期独有的感受,都是我们这些“孩子”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作为千禧一代,我们对/动漫有着难以言喻的喜爱。我们成长于被誉为最幸福的世代,我们的“幼稚”“委屈”“不甘心”,也许只是少年时期的一段“阵痛”。这样的“后千禧年”,已经以一种反思的视角来审视“千禧年”及其“少年”。当这些“少年”步入成年,他们立刻被卷入“大人社会”,那些鲜明的少年记忆迅速被“现实”吞噬。但正如“现实”固有的自我矛盾,“后千禧年”的“大人社会”也不是一个完整的存在。因为在“千禧年”和“后千禧年”,总体性已经失效。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各种“小叙事”勾连起“少年”的成长记忆。而在“后千禧年”,难道这些“小叙事”也要被剥夺吗?如果没有新的总体性/“大叙事”出现,那么以“幼稚”/“阵痛”为名的规训只是一种与父权制同流合污的谎言!当被指责为长不大的虚无主义者时,谁能提供即时的思想补救?又有何种力量能取代“小叙事”以避免个体心理的缺失?我相信,“大人社会”的运作机制是无法发现这些问题的。因此,作为“千禧年”续章的“后千禧年”所面临的问题,只能由“千禧一代”的“少年”来解决。这是“千禧年”的意志,也是勇敢“发现怪异”的“少年”必经的“成长”之路。

——“别担心,等你长大后马上就会这样想:‘小孩子真厉害啊'。”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