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影视点评

《机器人之梦》告诉我们什么?现代人的烦恼大揭秘!

在当今社会,人们面对亲密关系的缺失,越来越多地转向与“买来的”或宠物建立联系,这种想象性的、自恋式的亲密关系在本质上将动物视为有情感的主体,甚至亲昵地称呼它们为“家人”或“子女”。然而,这种关系的脆弱性在《机器人之梦》中得到了深刻的揭示。这部由西班牙导演巴勃罗·贝格尔执导的长片,不仅是一部关于现代孤独和人际关系缺失的电影文本,也是对智能机器人作为亲密关系替代的深刻反思。

《机器人之梦》告诉我们什么?现代人的烦恼大揭秘!插图

影片中的小狗,一个始终处于需求状态的角色,其购买“机器人朋友”小蓝的行为,既是一种对亲密关系的渴望,也反映了现代人在面对人际孤立时的应对策略。这一情节充满了寓言色彩,智能机器人成为亲密关系的替代品并非偶然,而是时代症状的体现。在电影中,当小蓝因故障搁浅沙滩,失去了行动能力时,其“物”的属性暴露无遗,这不仅揭示了机器人作为双重主体的消解,也反映了在社会层面上主体地位的缺失。

电影通过四段“机器人之梦”的叙述,创造性地在想象的维度重新赋予机器人主体性。这四段梦境虽然最终被现实戳破,但它们象征着机器人试图摆脱被动局面,重获行动能力的渴望。与此同时,小狗为了拯救搁浅沙滩的小蓝做出了种种尝试,却不断遭遇失败,无论是尝试建立新的人际关系,还是与梦中创造的雪人发展亲密关系,亦或是与一只鸭子建立暧昧关系,最终都以失败告终。这些尝试的失败,不仅揭示了人际关系的不确定性和无力感,也反映了自我拯救的不可能性。

然而,故事并未在此结束。一位独立的浣熊发明家受到启发,将小蓝的头骨与其他零件结合,使其“复活”,并与小蓝重新过上了平稳愉悦的生活。而小狗则购买了新的机器人小黄,试图替代小蓝的位置。双方似乎都开始了新的生活,直到电影结尾处,小蓝通过顶楼窗户瞥见了小狗,瞬间幻想到重逢的喜悦。但最终,小蓝选择了放弃过去的关系,用一次想象中的舞蹈“告一段落”,在顶楼用自己的“录音机”身体放映电影主题曲——September。而街道上与小黄并行的小狗听到音乐,瞥见顶楼小蓝的影子,小蓝却躲得严严实实,选择放弃过去的关系。于是,它们在歌声和幻想中起舞,完成了对创伤的治愈和对过去的和解。

《机器人之梦》的结局暗示着现代人拒绝了与人的关系,而是选择与“商品性”的类人发展想象的亲密关系。这原本是一个浓郁的时代悲剧,但导演通过赋予机器人“神话”般的跳跃,冲破了“物性”的桎梏,让机器人获得了自主权,实现了双方的解放。在观影效果上,本片成为了一次治愈之旅,而非持久的伤痕。

这部电影不仅是一次对智能机器人作为亲密关系替代的深刻反思,也是对现代人面对孤独和人际关系缺失时应对策略的探讨。它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引发了观众对于亲密关系、自我拯救和时代症状的思考。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