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索亦舒的文学世界时,我发现她的作品虽然风格相近,但《玫瑰的故事》无疑独树一帜。
这部作品以万人迷的角色设定为亮点,这种角色难以具体化,观众不一定能立刻领会其魅力。然而,将其改编成电视剧,并选择刘亦菲来饰演这一角色,无疑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刘亦菲不仅拥有广泛的国民知名度,还有着持久的美貌和经典角色背景,演技同样出色。这一点与《去有风的地方》类似,如果换角可能就会失去说服力。《玫瑰的故事》中的角色从大学生时代一直演绎到四十岁,不同年龄阶段的气质、表情和服装都有所不同,需要一位能够持续吸引观众的演员,这实际上是一大挑战。
这正是都市剧的难点所在。剧情既不能太超脱现实,否则会让观众觉得不真实而难以代入;也不能过于平凡,否则会缺乏观赏性。通常都市剧的热度不如古装剧,部分原因是“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因此,近年来的都市剧只有像《三十而已》那样,通过增加刺激元素同时保持故事不过于偏离现实,才能获得高热度。其他如《一路朝阳》、《好事成双》、《装腔启示录》等作品,则在热度和口碑之间难以两全。目前看来,《玫瑰的故事》几集的表现无bug,这可能是一个非常好的征兆。
在都市+女性题材方面,尽管电视剧市场看似热闹非凡,但在更广泛的艺术领域内实际上相当匮乏。市场上缺乏具有高热度的经典文学作品和电影。市场对此类内容有需求,但由于种种原因难以创造出来。唯有电视剧领域一直在不断尝试。然而,正如我之前提到的,这些作品很难成为经典,往往只是一时的热点。
在这样的背景下,亦舒的作品显示出了其独特的价值。她的作品创作于四十年前,但即便放到今天,也依然显得并不过时。香港文化曾经领先内地,亦舒的作品虽不一定深刻厚重,却自有其普世价值和市场定位。适当的改编可以使其在当下找到合适的受众群体。在IP盛行、原创困难、都市剧原创更加困难的当下,适当改编的《玫瑰的故事》在都市剧领域中表现出色。
该剧的特色有点像纪录片的风格。它不需要观众深度代入,而是让观众看到一位大美女从少女成长为成熟女性的过程,经历的一切既非遥远也非触手可及。职业和家庭并不是重点,重要的是她充满活力和生命力的态度。剧中不会陷入断情绝爱或是初恋即真爱的俗套情节,也不强调非要在事业上取得突破而忽视男性。每一段经历都是成长的一部分,重点在于不断前进和探索。将这称为“大女主”有些俗气,这更像是一种应有的人生态度。相信观众能够感受到这一点,并由此受到触动。
导演的任务在于把握细节。剧中不时出现的小惊喜,比如与庄国栋的双人视角交流、与父亲在画板前的闲聊、吴克群的ost以及玫瑰与万茜之间的互动等,这些都足以吸引观众继续追看下去,这就足够了。
这部剧没有说教,只是呈现了一种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