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入探讨Sebastian这一角色的过程中,我们不禁发现,尽管我曾誓言永不分析他,现实却总是充满意外。通过撰写关于故园原著的毕业论文,我对Sebastian的理解更加深刻,这促使我不得不分享我的新发现。
1,为何Sebastian总能赢得爱戴?---我对Sebastian情感演变的探索
安东尼与Charles的初次私下交谈中提及,Sebastian自幼便备受宠爱,学校老师从未对他施以惩罚,同学们更是将他视为仅有几颗痘痘的纳西索斯般美丽。即便在Sebastian落魄之后,Cordelia或者Julia等人物仍旧认为他是充满魅力的。这一点在摩洛哥的寺庙和医院场景中得到进一步证实,人们无不对Sebastian抱以喜爱。
为何众人会对Sebastian如此倾心?尽管外表看似被宠坏的贵族子弟,Sebastian内心却没有一丝傲慢,也从不炫耀自己的贵族身份。他像《胭脂扣》中的陈十二少一样,满足于上层社会的物质享受,却没有权力欲望或远大志向,只求生活欢乐。Sebastian追求快乐的方式极为简单:在植物园漫步、河边小酌配草莓、屋顶晒太阳、喷泉游泳……与盖茨比家的喧嚣派对相比,更多人向往Sebastian那样无忧无虑的生活。
至此,即便读者或观众未必钟情于Sebastian,至少不会对这个富家子弟产生反感。然而,真正让我开始欣赏他的,是当Sebastian邀请Charles同往威尼斯时展现的无私。面对Charles的经济困境,Sebastian并未选择利用家庭力量解决问题,而是提议将自己的一等座改为两个普通座,与朋友同行。这种不以家庭背景为依托,平等对待朋友的态度,让我对这位少爷刮目相看。他们共同经历了两天两夜的火车旅行,Sebastian毫无怨言。
随着故事发展,Sebastian开始沉溺于酒精。他无法忍受Lady Machmain的控制,并以孩子气的方式进行反抗。这一时期,他脆弱的一面彻底暴露。Sebastian不快乐,但他找不到快乐的出路。他为何不能再与Charles并肩对抗世界?这个问题同样困扰着我。有观点认为他意识到自己的同性恋倾向与信仰冲突,但我觉得这解释过于牵强。Sebastian的酗酒并非完全因为Lady Machmain的管教,更多是因为Charles轻易被其家族的魅力所吸引,导致Sebastian深感痛苦和孤立。
2,Sebastian代表的时代矛盾性
作者Evelyn Waugh通过Sebastian展现了两种情感:一是对过去的深切怀旧,二是20世纪初英国年轻一代的迷茫。Sebastian身上的怀旧情绪并非指向具体的历史时期,而是一种理想化的过去。同时,他身上又体现了那个时代年轻人的共同特点:追求享乐、缺乏责任感、对社会进步漠不关心。这两种矛盾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塑造了Sebastian这样一个既虚无缥缈又坚实可感的角色。我们对Sebastian着迷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他那“奶油般的英国魅力”,更在于他所承受的真实无力和痛苦。
观看维斯康蒂的电影,我们可以感受到贵族对于家族衰落的哀伤,但Sebastian对此似乎并不在意。他不关心Charles所悲痛的“高雅艺术遭到毁灭”。Sebastian确实喜爱这些古老事物,但他并不像Charles那样对现代社会的蔑视感到痛心疾首。Sebastian只是在寻找一个能让他逃避现实、类似童年的地方。那么,Sebastian究竟在为什么感到悲伤呢?
除了天主教的束缚,我认为Sebastian更多地像他父亲一样,恐惧并厌恶新时代带来的一切。他不愿像Lady Machmain那样对新事物视而不见,假装自己仍活在旧时代;同时也无法像Charles那样忍受这一切并继续斗争。最终,Lord Machmain回归了他的贵族身份和天主教信仰,但Sebastian拒绝这样做。他拒绝承担任何社会赋予的责任,不愿成为旧贵族的象征或高雅艺术的卫士。因此,他选择在异国他乡默默无闻地结束生命。
Sebastian是一个终生逃避现实的人,愿意为了一场梦付出一切。他既懦弱又坚定,类似于海上钢琴师1900,但没有船也没有钢琴这样的爱好来表达自我,只能依靠酒精来逃避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