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评:
一、首先,我们来探讨与社会秩序脱节的人们。在日本传统中,秩序与积极背后的私人消极是常态。而近年来,多元化与反体系、包容性以及回归独立个体的观念逐渐兴起。(中老年人的偷盗行为似乎越来越常见)
二、那么,这部作品的完成度和新意如何呢?
开头各人物出场细腻入微。这些情绪与感知我都曾有过:也许没有未来,为什么我们今天要为未来付出;对被凝视的恐惧;家长希望你在轨道里走得越稳越好,因为想不到其他可能了;gakki那种不愿用力气反驳只能听着旁人叭叭叭的冷淡与不爽。
0.那个爸爸承担“正常人”视角。他会觉得“喜欢水”是个笑话,“一点都不好笑”。他有他自己的正义感和道德秩序,他也没有错。(不理解片子的人可能就是这位的样子吧,走在正道上的人不知道脱轨的痛苦也不能接受脱轨,能看到事情的大轮廓看不到其中微妙的情绪与感知。)
1.多样性与舞蹈。那个男的说得好:让他去跳女性特质的舞蹈展现多元性是“利用了文化的背景”,不让他跳想跳的舞蹈是偏离了多元性。(好喜欢现代舞哦)
2.gakki线是各个维度最完整的一条。gakki演得蛮好就是这个味道。看到正常生活的couple和她说话,认真又有点戒备地看着,一定会看一眼那个小孩,有一点好奇有一点无语有一点恐惧的。(简直是演我。)——日本社会的压抑是以良善的面庞让一个人全人奉献于体系,所以脱轨是很痛苦的,gakki看到同学催她婚礼献词会感到格格不入的痛苦。看到周围人都正常又快乐就是这样的眼神和心情啊。她真的找到了很适合的角色。
喜欢两个小孩淋水。相当有感觉。(斋藤润怎么又是你)
后半开始讲生存的欲望。想要被理解,想要支持着一起生活,尝试和男主结婚。尝试分享和服务(?),给男主蛋卷吃。桐生整个气质又回到gakki原来那种样子了。(通过见到小孩爸爸点出这一点。)
3.小孩线不上学拍视频确实有点...不上学是给小孩喘息。但出路不应该由拍视频解决。
(日本中产小男孩的压力还更大一些?要更加正常、更加走正道,更不被允许喘息和爱好)
三、喜欢gakki。我认为这是gakki一次很“自觉”很棒的尝试。
简单说是gakki从表演欲望客体到表演欲望主体的转变。她不需要再去为观众提供元气,她可以演绎低欲望/非大众欲望,完整地讲述一个“我自己”的故事。她开始表演和之前完全相反的,和她本人性格相近或相关而非完全相悖的气质。在她应酬镜头时能看到以往温柔笑容的表演痕迹,她通过这部片子告诉世界她不要再表演一个保持顺从、时刻元气、保持美丽的可爱演员,她不需要做那种单一的表演了,她可以去演绎社会真实,演绎自我真实。大眼睛和不再圆润的脸让桐生的憔悴与冷淡特别突出。
以往会觉得gakki的五官不适合演一个低欲望、疏离而孤独的角色。但她真的挺适合的。镰仓殿时那种面容的枯竭感上面添加了一点灵气的东西,还是蛮有进步的。
4. 日本社会的压抑是以良善的面庞让一个人全人奉献于体系,所以脱轨是很痛苦的,即使完全没有影响他人,也会被点评/有很深的压力,这是文化前提。(前半部总体基调是“私人”的&温和的,主人公们明明没有影响他人只是因为不同就会有压力,这种很敏感的很日式的私心情。)
但后半部开始,他们会触碰到“公”的边界,这是剧情的推动——主要矛盾的推进是炼铜点播小孩玩水(还有是跳舞男不愿意被女生要照片。这两个是对照组吧。)还有因为自己想要所以破坏公物。——片子内在主题应该是:即使是很私人的东西也要与社会链接啊,互动与围观冲突持续存在,边界在哪里?私喜好向公领域延伸,形成一种新的“公”,在youtube上或是自己的网站,喜好不主流的人反而有一些强烈的需要连接的欲望啊。(这部分我感受不深所以....)这部分是片子的重点。
5.恋水是一个喻体吧。是一群低欲望者的生命之源。(所以炼铜线是对照组,他们完全是两类人)所以这个片子不是讲性欲,不是在讲社会中欲望和欲望的边界。海报里三个主角线是完成度最好的,更集中于男女主的死之本能与生之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