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归队》百度云资源下载【HD1080P】夸克网盘免费领取
https://pan.baidu.com/s/kFTgQytgthUnAtplvYSWDD6
8月27日,电视剧《归队》已播出至第八集,剧情在层层递进中愈发显露出其深沉的精神内核。此前我在首篇观剧笔记中提到,该剧以“脏”写“真”,用粗粝的视觉质感与生存困境构建出令人信服的历史真实。而随着剧情推进,我愈发感受到,《归队》真正打动人心的,不只是环境的真实,更在于它对一种特殊道德形态的深刻描绘——那便是“逆境中的良知坚守”,一种在绝境中依然不放弃人性底线的“逆境道德”。
所谓“顺境道德”,是在安稳生活里自然流露的善意与规则意识。当衣食无忧、安全有保障时,人们行善助人,往往出于本能或教养,这固然值得称道,却也相对容易。真正的考验,往往发生在资源匮乏、生死悬于一线的极端处境中。当一个人自身难保,饥寒交迫,面对死亡威胁时,是否还能对他人保持尊重、对承诺信守如初?这,才是《归队》真正叩问观众灵魂的命题。
剧中,老山东与田小贵在逃离日军围剿后,身心俱疲,几乎陷入绝境。当他们偶遇王义山带领的采参队伍时,对方已因变故几近全军覆没。此时,两个同样挣扎在生存边缘的人,却选择停下脚步,用尽最后的力气为死者挖坑安葬。没有工具,没有体力,甚至连食物都所剩无几,但他们仍坚持让亡者体面入土。老山东那句“爷们儿,只能挖这么深了,我们俩也尽力了”,朴素至极,却重若千钧。这不仅是对死者的尊重,更是对“人之所以为人”的底线守护。
而在第八集中,这种“逆境道德”的刻画更进一步。手刃人贩子小泥鳅的无名山东汉子,被警察押赴刑场。在大阔枝的小酒馆里,他被五花大绑,等待最后一餐。众警员无人愿近其身,唯独大阔枝——一个在乱世中独自谋生的弱女子,挺身而出,亲自为他喂酒喂饭。她的举动无关立场,只关乎人性最本真的温度。而高云虎,这位同样身处逃亡与失意中的抗联战士,在答应将山东汉子遗体投入江中后,即便前路未卜,仍信守承诺,亲手完成安葬。这份在绝境中依然“一诺千金”的品格,令人动容。
编剧高满堂并未让这种坚守流于悲情。剧中,山东汉子临终前留下金子,作为对大阔枝和高云虎的答谢。但这并非对善行的交易,而是一种象征——真正的道德,不因境遇改变而动摇。它不是为了回报,而是源于内心不可撼动的信念。越是身处黑暗,越要成为微光;越是濒临崩溃,越要守住那点“人味儿”。《归队》之所以动人,正是因为它让我们看到,在最残酷的环境中,人性依然可以开出最洁净的花。这种不因逆境而褪色的良知,才是最值得被铭记的“归队”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