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影视点评

就在现在,聊聊《独自在夜晚的海边》这部电影

在影视的浩瀚星空中,总有一些导演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深刻的内涵吸引着我们的目光。洪常秀便是其中一位,他的电影《独自在夜晚的海边》更是引发了诸多探讨与思考。

就在现在,聊聊《独自在夜晚的海边》这部电影插图

一般来说,当我们重看一部电影时,要么是因为其中存在一些未曾完全理解的元素,要么就是渴望再次体验那些令人难忘的时刻。而洪常秀的这部作品,显然属于后者。它独特的书写、演绎以及拍摄方式,深深吸引着我,每一次观看都仿佛是一次学习之旅。这部电影并非完美无缺,但它的独特性却让人难以忽视,无论是放在电影史的长河中,还是置于洪常秀自己的电影序列里,都有着别样的魅力。

这篇关于《独自在夜晚的海边》的分析文章,从多个层面展开了深入探讨。首先从写作层面切入,这里的“写作”并非单纯的剧本创作,而是涵盖了整部电影的组织架构,包括整体与局部的安排。洪常秀高超的写作能力着实令人钦佩,他擅长以场景为最小单元构建电影,一部长片就是由众多场景或连贯或断裂地组接而成。

与滨口龙介相比,二者处理文本、影像和演员的方式截然不同。滨口龙介的剧作严谨,多改编自既有小说,其原创剧本也极具戏剧性,擅长将伦理议题融入富有张力的故事中,注重互文、对比衬托等修辞手法。而洪常秀遵循现实主义写作教条,以人物为核心,注重场景的当下性,让人物在场景中自在行动,对话写作也如同流动的水,话题自然转换,且深知语言的局限性,爱往往站在语言的反面。

行走在洪常秀的电影中也是至关重要的元素。人物穿梭于不同场景之间的行走,并非简单的指示性或表现性行为,而是描述性、陈述性的,是一种自然状态的呈现,让我们感受到生活中那段无法逃避的时间。就像《让娜·迪尔曼》中所展现的那样,行走本身也是一种场景,具有“此在”的意义。

从影像伦理角度来看,洪常秀电影中的推拉镜头不仅仅是个人风格的标识,更蕴含着伦理上的关怀。镜头的推近暗示着执镜者兴趣的聚焦,是对镜头背后之人“在场性”的提示,让我们看到摄影机所代表的带有伦理自觉的目光。例如在餐桌戏中,前景虚焦的天佑的存在,决定了场景的倾向,体现了影像中的伦理选择。同时,场景写作本身也具有影像伦理,洪常秀的电影尊重每一个元素,让观众沉浸在场景中,感受其中的民主与美好。

在性别关系的刻画上,洪常秀的电影有着鲜明的特点。他的作品往往是关于“女性 - 男性”这一辨证结构及其对亲密关系的影响。在他的电影里,女性形象常常被塑造为正面、赞美的对象,而男性则多为负面、批判的形象。《独自在夜晚的海边》也不例外,影片中的男性角色如天佑、明洙等,展现出了不可救药的暴力倾向和男性中心主义色彩,而金敏喜饰演的女性角色则神秘而坚定,拥有强大的感知力,是对无形暴力的坚定反抗者。

空间在这部电影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电影的空间呈现出一种悖论,既承载着真理又诉说着谎言。像《夜以继日》一样,《独自在夜晚的海边》中的神秘男人成为了一个幽灵般的存在,他改造着现实空间,挑战着空间的本真性。这种空间的不确定性带来了诡异感,也让我们陷入对现实的困惑与慌张之中。同时,蒙太奇手法在空间游戏中也发挥着作用,不同的剪辑组合能产生神奇的效果,引发我们对空间存在的思考。

《独自在夜晚的海边》对于洪常秀来说,是一部与众不同的作品。它不再是典型的极简风格,加入了许多“电影感”元素,变得抒情起来。这部电影可以看作是洪常秀对自己出轨事件的回应,他抛开了以往的道德顾虑,坚定地为自己所爱之人辩护,展现出了一个更为坚定、从容的形象。尽管他也在自省将生活事件拍成电影是否不道德,但他深知自己作为创作者的身份,除了通过创作表达自己,别无他法。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