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影视点评

聊聊《南京照相馆》:抗战记忆和反法西斯国际主义的将来——《南京照相馆》观后感

《影视资讯:引发对日军形象的深思》

聊聊《南京照相馆》:抗战记忆和反法西斯国际主义的将来——《南京照相馆》观后感插图

在近期备受关注的电影《南京照相馆》中,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情节是男主角阿昌在临死之际以蹩脚的日语对日军摄影师伊藤说:“我们不是朋友。”这句话不仅登上了微博,也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广泛传播。这一情节之所以能触动许多观众,部分原因在于电影对日军形象的塑造与以往有所不同。

在过去的一些抗战电影中,我们经常看到“有文化的、相对友好的日本军官”的形象。然而,在《南京照相馆》中,这种形象被颠覆了。影片通过伊藤秀夫这个角色,展现了侵华日军中受教育程度高的人比例是极少数,绝大部分普通士兵是农民出身。而高级军官中即使有很多是从军官学校毕业的,具有较高所谓“文化素养”的也是少数。这种对日军阶级构成的呈现,让观众更加真实地认识到侵华日军的本质。

影片中,伊藤的显赫家世在侵略南京的日本军官中显然是罕见的。他在开始时会对其它军官以屠杀为乐的“粗野”表示出一定的鄙夷和距离感。然而,作为对照,其它军官会嘲弄伊藤过于文弱仁慈,缺乏战争和屠杀所要求的男性气质。这种对比更加凸显了伊藤这个角色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这部电影引发了观众对抗战叙事中日军形象变迁的思考。它提醒我们,纪念抗战和二战反法西斯历史的唯一有效方式就是我们对今日法西斯主义的斗争,无论它以何种面目、在什么地方出现。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