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影视点评

别拿爱国情怀当幌子——《剧透预警》聊《731》观后感

真的毫不畏惧遭受责骂,也全然不怕私信如潮水般涌来,我此刻就想直面导演,厉声质问:将影片拍成这般模样,你的良知难道不会隐隐作痛吗?如此水准的作品还要推向多国上映,莫不是要把国家的颜面都丢到海外去了?

别拿爱国情怀当幌子——《剧透预警》聊《731》观后感插图

9月18日清晨9时18分,伴随着防空警报那悲怆而悠长的哀鸣,我踏入,落座于3排6号座位,就此开启了一段坐立难安、脊背发凉、内心堵闷的观影之旅,满心都是“我为何要来这里”的自我怀疑。

影片开场于一列火车之上,试图通过这一场景来勾连起人物间的关系——有凶神恶煞的日本军人、懵懂青涩的学生,以及莫名被抓捕而来的中国人。随后众人被带入集中营,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他们竟被好吃好喝地供养着。原来,这是日本人设下的骗局,谎称只要身体养好了就能获得自由,而所谓的“自由”,实则是被拉去做人体实验(相关镜头少得可怜)。

主人公王勇(具体细节已记不清)本是个投机取巧之人,因吹嘘自己是抗日英雄王子阳而落入法网。又因精通外语,他被选中负责送饭的工作。此后,他逐渐萌生出帮助同胞逃离苦海的念头,一边暗中传递消息,一边精心绘制逃生地图。

待一切准备就绪,众人借助前人留下的钥匙打开大门试图逃亡,却未能成功。在逃跑过程中,他们穿过一个个实验室,目睹了正在进行的残忍人体实验(每个实验室仅以约5秒的慢镜头匆匆带过)。

最终,众人在万人坑中合力托举一名小男孩至高处,可他刚一露头就被无情击毙。反倒是主角奋力冲上前去,随着一声枪响,主角的命运似乎也已注定,字幕随即打出“这里,无人生还”。

整场观影下来,影院里的观众大抵只是出于对特殊日子和题材的尊重才坚持到了最后。而真正触动人心、令人泪目的,竟是借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中那句饱含深意的话:“向前走,别回头,出口有光,有人间烟火,有国泰民安。”

观影结束后,实在忍不住想问一句:“导演,你究竟是怎么想的?”接下来谈谈我的观后感:

1、画面风格过于明丽洁净。这类题材本就该充满压抑之感,我们观众完全有能力承受稍暗一些的画面色调,没必要刻意追求明亮。

2、幽默元素运用过多且不当。我能理解创作者想在苦难中展现一丝乐观的意图,但如此频繁地插入幽默桥段,真的合适吗?这样的笑点不仅不自然,反而让人觉得突兀甚至荒诞。

3、对死人堆的处理过于理想化。那些从冷冻、负压、细菌培养、烧伤等残酷实验中幸存下来的人,脸上竟然只有寥寥几处伤痕,这与现实严重不符,显得极不真实。

4、存在美化苦难之嫌。虽然拍摄技巧尚可,但在表现死亡场景时,应更加贴近真实。可以适当运用升格镜头等手法增强感染力,但绝不能将其拍成唯美的艺术化场景,那样会消解历史的沉重感。

5、日式美学元素的滥用令人费解。片中出现的花魁道中、节日庆典等场景,被拍得极具唯美意境,这与影片整体的历史背景和主题格格不入,让人摸不着头脑。

6、必须承认,这个题材确实难度极高,但既然选择了挑战,就应该全力以赴,拿出应有的态度和诚意。

再谈谈身边人的反响:

1、近年来,不时有人抛出“现在的日本人已非昔日侵略者”之类的言论。我想强调的是,如果先辈的罪行得不到深刻反思,后代极有可能重蹈覆辙。而这部影片给人的感觉是,连导演自身都未能充分反思历史教训。

2、常听到有人说:“知道那时很苦,日本人确实不是东西,但我实在看不得那种惨烈场面”“我们应该与历史和解”。我只想反问一句:你能安然说出这些话,本身就是一种幸运。若不是先辈们在黑暗中挣扎奋斗、用鲜血铺就光明之路,你又怎会有今天说风凉话的机会?

3、还有些人认为“太血腥暴力了,不适合给孩子看”“如今已是和平年代,没必要刻意吃苦”。对此我想问:若突发危机,你是否有能力保护好自己的孩子?如果中国的下一代无法承受历史的震撼与警示,又何谈未来可言?你所享受的太平盛世,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若不能居安思危,那么你很可能就是抗战影片中第一个倒下的普通百姓。

历史不容忘却,爱国情怀更不应被如此轻浮地消费。唯有铭记国耻,方能砥砺前行;唯有自强不息,方能守护家园!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