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公路题材影片在开篇阶段展现出颇为扎实的铺垫功底,成功将两位女主角迥异的性格特质鲜明勾勒而出。混乱的环境恰似一汪浑水,为人物关系的深化提供了天然土壤,也顺势牵引出主线剧情的发展脉络。然而其节奏把控却稍显失衡,在叙事逻辑的缜密性、情感层次的细腻划分以及篇幅分配的合理性上,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确认婆婆的真实身份构成了踏上旅途的核心驱动力,可对于心思缜密的李榆而言,带着年事已高且身体状况欠佳的老人开启这段旅程的举动,总让人觉得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影片中不打不相识的缘分、寻亲之旅、突如其来的离世、激烈的争吵、最终的和解与释然成熟等情节节点虽清晰可辨,但推进过程中却透着几分突兀,宛如按照学院派标准流程机械填充内容,生硬之感难以掩饰。那些带有游神意味的片段与开篇所营造的迷信氛围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复,使得闽南文化这一本应丰富的元素仅停留在浅层的背景板位置,显得单薄而缺乏深度。尽管剧中不乏接地气的对话表达,如频繁出现的骂妈台词,但从整体来看,真正贴近生活肌理的细节刻画仍显不足。轻鸿这个角色的生活呈现时而跳脱,时而悬浮,未能始终扎根于现实土壤。
除了聚焦个人成长的主线索之外,影片还巧妙引申出对死亡、婚姻中权力失衡以及原生家庭问题的深刻探讨。
宋佳饰演的李榆一角无疑是其表演舒适区内的精彩演绎,而佟丽娅则精准拿捏了轻鸿这位小资文艺女性的形象。两位主角身上隐约可见父权思维下相对觉醒者的身影,她们因自然真挚的情感流动而相互吸引、彼此珍惜,却又因未能彻底挣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导致行为逻辑时常陷入固有模式,难以挖掘出更具张力的动机,这一点与电影本身在创新突破上的局限颇为相似。
即便如此,我依然由衷喜爱这个故事。其中细节之处的幽默设计、女性角色间细腻生动的互动交流,以及共同探索自我并收获成长的大团圆结局都令人印象深刻。尤其难忘的是轻鸿写给李“鱼”的那封信,当看到“榆,榆树的榆”“你对我评价这么高啊”这样的对话时,心中涌起阵阵暖意;婆婆怀抱鲜花静卧于墓地的画面,传递出一种安稳而平静的力量;女性们借助男权主导的婚姻关系建立特殊联结的设定,既契合生活经验又暗含遗憾之情。剧中精心打造的三次死亡场景处理举重若轻,以“轻如鸿毛,重于泰山”的哲思贯穿其中,通过少年、中年、老年不同阶段的时间线铺陈和应对态度的递进式展现,将死亡议题与女性间天然的情谊巧妙融合,呈现出独特的叙事魅力。此外,诸如“别给她吃莲子”“还是骂妈”“男警察”等细微之处也颇具匠心。
若能在双女主的自我探索之路上着墨更多,必将使这部作品更加丰满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