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部独特的影视作品中,虽未着墨于妹妹的故事线索,却精妙地勾勒出了父母与自己三条既各自独立生长又相互紧密交织的情感脉络。两位正值世界变革关键节点的年轻人,自故事伊始便踏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这一巧妙设定通过一段爬山场景得以生动转喻呈现。母亲以自身行动积极与父亲的人生轨迹形成对抗与对话,她深受性别歧视环境的桎梏,逐渐觉醒并投身于女性主义社会运动之中;而这一过程不仅塑造了她的个人选择,也深刻影响着女儿的成长轨迹。反观父亲,这位曾怀揣从内部革新政治理想的青年,却在体制的洪流中不断被裹挟迁移,愈发显得被动与沉默。面对镜头时,他恪守着不能表态的原则;然而当摄影机落入他手中,那隐藏于镜头之后的提问反而流露出几分真挚的心声。这种父子间的互动模式恰与女儿的创作路径形成鲜明对比——关于手持摄影机的人应如何与父亲、乃至更广泛的社会及政府进行对话的探索过程,几乎贯穿了整部作品。这不仅是对自身创作理念的叩问,更因家庭的特殊背景而直接关联到公共社会的议题。从最初躲在摄影机后的旁观者姿态,到在母亲的推动下逐步转变,再到经历metoo运动后重返那些曾难以启齿的家庭餐桌话题,三次与父亲的正面“交锋”,恰似纪录片作者Arum在摄影机运用上的进阶之路,也映射出她个人的成长与突破。
作为诞生于前总统公审与选举日这一特殊历史时刻、成长于两个志向迥异却同样充满理想的青年家庭中的少女,Arum注定要行走在一条对政治演变高度敏感、充满欢欣与对抗的成长之路上。天时、地利、人和的完美交融,使得这部作品超越了那些空泛喊出“政治会影响个人”口号的平庸之作,它以细腻入微的笔触真实记录了政治与民主如何如影随形般深深嵌入家庭结构与个人生命历程之中,成为不可磨灭的时代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