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影视点评

真心碰真心!聊聊《这时对,那时错》这部电影

自观赏过《大自然对你说了什么》这部影片后,我对洪常秀的创作理念有了全新的认知。过往,我片面地将他的作品简单归类为对知识分子群体与男性气质的批判性呈现;然而,这部作品彻底颠覆了我的固有印象。与同样聚焦知识分子两性关系的伍迪·艾伦不同——后者常将小资生活的荒诞作为喜剧元素加以调侃,洪常秀的电影却摒弃了强烈的批判立场。在他的镜头下,人物关系始终笼罩着一层朦胧的暧昧感,那些围绕餐桌展开的对话场景,在尴尬与真挚间微妙摇摆,恰似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这种去主旨化的叙事方式,让故事自然流淌出人性的多面性:男性或显倨傲之态,可在情感纠葛中,傲慢、怯懦与崇拜等复杂情绪交织共生。借助标志性的变焦镜头,导演精准捕捉着男女间最细微的情感涟漪,以近乎白描的坦诚态度,展现两性互动中的善与恶、美与瑕。

真心碰真心!聊聊《这时对,那时错》这部电影插图

以《这时对那时错》为例,片名所暗示的二元对立在影片中被巧妙消解。当男人暴露其无知与懦弱,双方思想激烈碰撞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降雪却为这场邂逅画上诗意的句点。争吵过后,男女主人公反而以更坦荡的姿态走进彼此的内心世界——女人走进沉浸于韩春秀的电影艺术,而纷扬的雪花则成为情感升华的自然注脚。那些存在于亲密关系中的痛苦、焦虑乃至厌恶情绪,实则是个体突破自我边界、融入他人的必经阵痛。洪常秀所追寻的,正是这种由真挚情感催生的诗意瞬间,即便短暂如一场雪落,或仅限于一部电影的时长。若将该片置于现实语境考量,它俨然成为导演对自身与金敏喜恋情的艺术化辩护。当他将私人领域的相处模式投射至公共银幕时,公众难免带着既定价值观进行评判。但亲密关系的构建真的需要遵循普适标准吗?至少在洪常秀构建的电影宇宙里,他从未为任何一方辩解,而是忠实记录下男性的脆弱与女性的孤寂。本质上,他守护的是每场邂逅本身的纯粹性——那些无需外界干涉的对话、漫步与亲吻,正如他与金敏喜及银幕上偶然相遇的男女一样,拥有自由进出一段关系的权利。

尽管洪常秀执着于捕捉日常片段,但其电影空间却呈现出超脱现实的特质。骤然响起的管风琴旋律如同时空转换的信号,将观众带入比现实世界更为诗意的精神乌托邦。每当奇迹降临的时刻,圣洁的音乐总会适时奏响,为平凡场景注入神圣光辉。在刻画文艺青年精神世界的维度上,洪常秀与法国新浪潮大师侯麦形成跨文化的共鸣:二者皆擅长剥离世俗琐碎,构筑形而上的对话场域。在这里,角色们无需为生计奔波,他们端坐于精心布置的房间内,畅谈诗歌、爱情与人生理想。当叙事重心从现实利益博弈转向纯粹的人际联结时,影片便挣脱了现实主义的桎梏,演变为依托语言魅力推进的思想实验。而金敏喜的加盟,更将这种梦幻质感推向新的高度。她自带的文艺气息、与导演现实中的情感投射,为电影增添了独特的魔法光环。她的表演仿佛天生就该属于洁净的首尔街巷,与诗人画家彻夜长谈的场景浑然天成。这种稳定的美学体系——固定的拍摄手法、重复出现的演员阵容以及高度同质化的角色设定——共同铸就了洪常秀独树一帜的电影符号。观看他的作品宛如开启两小时的时光胶囊,让观众得以暂时逃离都市生活的琐碎烦扰,遁入一个既熟悉又美好的平行时空。即便影片揭示了人性的复杂面向,这些矛盾冲突也始终被禁锢在对话的牢笼之中,而非演变为现实生活中更为激烈的碰撞。只要洪常秀持续耕耘这片精神净土,那些困囿于钢筋水泥森林中的文艺青年,便会一次次心甘情愿地踏入他营造的梦境。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