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30岁的人生节点回望,再刷这部承载着青春记忆的剧集,竟品出了截然不同的滋味。2012年参加高考的那群人,大多出生于1994年前后,而剧中那个叫蒙奇奇的角色一出现,瞬间就将我拉回了属于我们这代人的青春时光。最初打开这部剧时,我满心期待的是重温年少时那种纯粹的情感萌动,可随着剧情推进,视角竟悄然发生了转变——我从怀揣少女心的观众,变成了满眼慈爱的“妈粉”。
镜头里真真身上蓬勃的生命力、江陵沉稳可靠的责任感,还有班长过早懂事的成熟模样,都让我忍不住心生喜爱;而看到邱邱被封建家庭观念束缚伤害时,又不免阵阵心疼。这种情感上的微妙变化,让观剧体验变得格外温暖又揪心。一方面,我深刻共情剧中成年人的不易:他们在生活的重压下疲惫不堪,无意间把压力传递给了孩子;另一方面,那些被学校规则反复打磨过的“创伤记忆”也被彻底唤醒——高中时期被规训后的PTSD如潮水般涌来,让我对少年们的挣扎与痛苦感同身受。
思绪随之蔓延到自己的成长历程:想起十几岁时人格尚未健全、心理脆弱敏感、三观尚在塑造期的自己,那时多么渴望友谊的滋养、外界的认可和成人的鼓励啊!可现实是,我们那代人所处的环境远非理想中的完整,处处透着裂痕与缺失。也正因如此,当看到剧中三个少年本应珍贵的友情轻易崩塌时,既理解他们的稚嫩冲动,又为那些因年少无知而遗失的美好关系感到怅然若失。那些曾经以为会永远相伴的朋友,终究散落在时光的缝隙里。
这样的观剧体验引发了更深层的叩问:倘若未来有幸成为父母,孩子的社会环境能否比我们当年更包容?他们所处的小圈子是否能给予足够的支持?更重要的是,作为家长能否营造出充满正能量的家庭氛围,引导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从这个角度看,这部剧早已超越了普通的青春题材作品,它像一面镜子,照见我们这代“新晋大人”在育儿课题上的集体焦虑与反思;更似一堂生动的教育课,提醒着我们:理解与陪伴,才是跨越代际鸿沟、守护成长的最佳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