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影片呈现出一种极为直白且颇具争议性的反犹倾向。
从角色设定来看,超人父亲的名字kal-el源自希伯来语,而超人的背景故事更是与犹太人的历史遭遇紧密相连——母星遭遇毁灭性爆炸,整个族群近乎灭绝,仅存的希望便是将孩子的血脉延续至其他星球。这样的情节安排绝非偶然,而是暗藏着某种隐喻。
在选角方面,饰演克拉克·肯特的演员具有典型的犹太形象特征,甚至将其父亲塑造成大浓眉的犹太人模样。如此设计,仿佛是在刻意强化某种对立情绪,既流露出反犹的立场,又隐晦地表达了对父权的反叛,引得一些极端左翼人士为之狂热欢呼。
然而,回归原作的核心精神,超人降临地球的初衷本是守护人类、带来和平与正义。可这部电影却彻底颠覆了这一传统认知,将超人的使命扭曲为奴役人类、组建后宫的荒诞行径。这种改编简直是无稽之谈,竟暗示着犹太人意图统治并占有他人的女性资源,实在是令人瞠目结舌。
影片中出现的两个中东独裁国家形象,其指向性太过明显,几乎就是巴以冲突的现实映射。创作者似乎有意通过这种方式挑起观众对于特定地域和政治问题的敏感神经,却又不愿深入探讨,显得浅薄而浮躁。
超人本应是一个超越凡俗的存在,他代表着理想、信念和超越解剖学范畴的精神力量。但该片却执意要将这个抽象的概念具象化,硬生生地给超人加上了世俗的欲望、冲动和弱点。他们塞入了大量低俗的元素,如声色犬马的生活场景、酒后失控的行为,以及用医学理论去解释人类最原始的欲望和怒火。这样的处理方式,恐怕只有那些心智尚未成熟、缺乏抽象思维能力的“白左”儿童才能买账。
实际上,超人更像是尼采笔下的理想人格化身——“超人就是这大海,在他里面你的大轻蔑将被融入。”他本应是强大、理性且超脱的象征。
如今,当看到这一圣象被肆意践踏时,那些习惯了自我安慰的“白左”们终于找到了借口:原来超人也会受伤流血,也会情绪失控,所谓的神明不过是虚幻泡影。这种对意识形态的背叛,严重阻碍了人类追求进步的步伐。
可以预见,这部影片终将在众多超人题材作品中沦为笑柄,如同马戏团里的小丑般尴尬而突兀地存在着。它不仅未能传承超人精神的精髓,反而将其拖入了庸俗化的泥潭,实在令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