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影视点评

《青蛇》观后感:红尘里的热闹,原来都是一场空!

那如梦似幻的场景搭建,宛如水墨晕染出的烟雨江南画卷,令人沉醉其中。王祖贤与张曼玉所展现出的美,恰似星辰落入凡尘,摄人心魄、熠熠生辉。

《青蛇》观后感:红尘里的热闹,原来都是一场空!插图

法海虽潜心修佛,却仍难逃爱恋纠葛;双蛇历经磨难化为人形,它们执着追寻的究竟是什么?而我们身为人类,看似别无选择地降临世间,实则每一次生命的绽放都是主动且珍贵的抉择。正因这份自主性,人间的种种体验才愈发显得弥足珍贵,值得细细品咂。

近日重访阔别已久的高中旁商场,思绪倏然飘回往昔。忆起高考落幕后,政治老师曾在此包场放映一部的经典之作,可惜彼时我恰不在武汉,错失良机。如今回想,若当时在场,又会坐在谁身旁呢?曾特意放大查看明慧姐拍摄的照片,留意哪个座位空着,可这些细节如今想来已无甚意义。回望高中岁月,恍若困于井底而不自知,即便察觉困境,亦不知如何挣脱束缚。

《青蛇》的角色塑造极具张力:妖渴望成人,人则向往成佛、追逐功名或沉溺世俗享乐。常言道人性本贪嗔痴,然妖对“成人”的执念何尝不是一种极致的贪婪?不过是因好奇人间烟火,渴慕红尘万象罢了。

青白二蛇虽为妖身却心怀善意。降妖者视其为异类,许仙岂会不明真相?然她们行善积德、济世救人,妖的身份绝非不可饶恕的原罪。青蛇率性而为竟成灾祸,这般逻辑着实荒唐。白蛇背负更沉重的枷锁,竭力模仿人类以求认可,奈何端午之日终露端倪。许仙既知她是妖,为何仍难舍深情?或许爱的真谛本就超越种族界限——他既贪恋二女的绝色容颜,更能包容白素贞的妖族本质。这份爱复杂而纯粹,无关功利,只关真心。

白素贞堪称人类道德体系的悲剧缩影。纵使慈悲为怀、为爱赴汤蹈火,仍难逃命运捉弄。但她在追寻自我的道路上虽死犹荣,只因她本就是投错胎的人类灵魂。千年修行不为许仙,不为情欲,只为挣脱妖躯桎梏,找回本真的自己。

小青自诞生起便是妖,即便化作人形亦难改本性。她与法海水中缠绵时是否感到幸福?是源于真爱还是争强好胜之心?在她眼中,生命当及时行乐:学人礼仪虽繁琐却有趣,爬梁捕蝇亦是乐事一桩。直至姐姐殒命、金山寺僧众遭殃、手刃懦弱的许仙后,她方领悟法海所言“红尘色相皆虚幻”,生死悲欢不过时光戏谑的游戏。

至于法海,真正的觉悟或许不在于斩断七情六欲故作清高,而在于与欲望和谐共生,活出本真自我。压抑情感本身难道不是另一种欲望?将欲望分出高低贵贱岂不可笑?他与小青欢好后又心生悔意,这悔意本身何尝不是一种特权者的隐秘快感?再看那些诵经敲木鱼的僧人,若非真心向佛,不过是将修行当作谋生差事,与凡夫俗子又有何异?所谓“四大皆空”,到头来不过是自我麻痹的幌子。

然而虚空又何妨?美景当前、佳人在侧,美与爱恰似对抗虚无的良药。如白素贞般去爱,似小青般洒脱落泪。活着不必时刻背负重担,迷茫亦是生命赋予的权利。正因生死相随、苦乐交织,人生才充满知觉与意义。恰如那句禅语:“与有情人,做快乐事,未问是劫是缘。”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