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我们将聚焦电影《东极岛》的拍摄与剪辑技术层面,暂不讨论剧情走向等争议性话题。文中所有配图均来自官方在抖音和微博发布的片段,并非影院盗摄。
笔者先后观看了IMAX版和普通版两个版本。抛开画幅差异不谈,IMAX版本在细节呈现和色彩表现上确实优势明显,画面更加细腻生动。
从专业角度来说,《东极岛》的摄影美学可圈可点。影片整体色调通透澄澈,特别是水下场景全部采用IMAX摄影机拍摄。但值得注意的是...
陆地场景的拍摄设备选择存在明显争议
根据公开资料和摄影指导专访,陆地部分采用"宽画幅拍摄手法",旨在突出海岛的空间感。但从成片效果来看,陆地戏份很可能未使用IMAX设备。基于画面特征分析,推测可能使用了索尼PXW-FS7这款入门级电影机。
这款设备虽然支持4K拍摄,但存在饱和度偏低的问题。与IMAX镜头相比,画面呈现高灰度、低饱和度的特征。当两种画质在IMAX影厅交替出现时,观众会明显感受到画幅切换、清晰度断层和色彩跳跃,严重影响观影沉浸感。
信息源:时尚芭莎专访视频链接https://video.weibo.com/show?fid=1034:5196620115935284
接下来我们重点分析剪辑方面的问题。
剪辑节奏把控存在多处硬伤
以吴磊饰演角色登船段落为例,IMAX版中突然插入的愤怒特写镜头显得十分突兀。后来通过倒叙才得知,这是角色目睹好友纽曼被斩首后的反应。如果采用线性叙事,让情绪自然递进,效果会好很多。
同样的问题出现在纽曼遇害场景。导演团队将处决动作分解为多个独立镜头,导致本该一气呵成的暴力场面变得支离破碎。更合理的处理应该是快速完成动作,通过连续的情绪变化展现冲击力。
更令人费解的是关键情节点缺少必要过渡。比如吴磊中弹倒地后,朱一龙饰演的兄长有大量悲痛特写,却缺少最基本的动作衔接镜头。这种剪辑上的断裂感,就像两段咏叹调之间缺少定音鼓的过渡。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幕后花絮显示,朱一龙带吴磊上岸的戏份原本是白天拍摄,后期调色转为夜晚。既然拥有高端拍摄设备,为何不直接安排夜戏实拍?这种过度依赖后期的做法,难免让人质疑现场调度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