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片看似璀璨却实则暗藏诸多艰辛的舞台背后,有这样一句话悄然回荡:“没关系,镁光灯照不到也没关系。”
当所谓的完美被沉重的叹息所笼罩,当所有的努力似乎都化作了无形的压力,唯有那个最懂你的人,能穿透层层迷雾,看见真实的你。
我曾无数次在脑海中勾勒出一个身影,她能理解我的挣扎,陪伴我走过低谷,给予我保护与力量。或许正是因为我们都曾历经漫长而痛苦的专业训练,那些付出远超收获的日子让我们产生了共鸣。就像电影结尾处,江宁牵着钟灵的手一同滑向冰面的那一刻,我的泪水夺眶而出。
我自幼便踏上了舞蹈之路,从幼儿园起便开始了这段旅程。然而,这并非出于热爱或天赋使然,更多的是外界的期望与自身的坚持。本该早早放弃的选择,却因种种原因延续至今。影片中,钟灵质问江宁为何还要继续滑冰?是否真的享受其中?江宁的回答令人深思——因为从小练到大,它已成为了一种习惯。谈不上喜欢与否,但每当收获哪怕一丝成就时,那份喜悦与感动却是真实存在的。对我而言,十七岁前的舞蹈生涯也是如此:无数次忍受着压腿带来的剧痛、反复练习各种技巧却总是难以达标;无数次渴望站在舞台中央而非边缘位置;无数次想要证明自己能够做得更好。
面对接连不断的打击和否定,年少时的我渐渐感到无力反抗。记得有一次训练中,手指被磨破直至流血不止,那时我才刚满十岁出头。正是从那时起,我开始用想象来慰藉自己受伤的心灵。每当即将上演一段舞蹈前,我会幻想有一个重要的人正站在排练厅门口微笑着注视我——可能是家人、朋友或是某个特别的人。有了这样的设想后,即便是身处角落,我也能够带着笑容完成长达五分钟的精彩表演。即便后来进入了高中舞团,这种习惯依旧伴随着我成长。
如今回想起来,那个始终站在前方为我加油鼓劲的身影,其实正是另一个版本的自己。当一部分自我迷失方向时,另一部分则会以温柔的目光相待,无需言语交流,只需静静观看直至音乐停止。感谢这位内在伙伴的出现,在那些充满阴霾的日子里为我们带来了些许光明与希望。正如江宁与钟灵携手完成那套近乎完美的动作一样,即使未能获得第一名也不重要。
花样年华里的少女们啊,请记住:没关系,我懂你。
(好久没看过一部商业片能让我在电影院里哭得如此狼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