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视的浩瀚星河中,《以法之名》这部剧起初着实让不少观众眼前一亮,甚至一度成为不少人心中极力推荐的佳作,仿佛能与《沉默的真相》一较高下。那时的我,也是逢人便夸,觉得这剧堪称年度上乘之作,可随着剧情推进到最后几集,却不禁让人大失所望,直呼之前那番推荐颇有些“打脸”之感。
细究起来,这部剧的瑕疵之处还真不少。就拿人物结局的呈现方式来说,仅仅通过文字描述来交代各个角色的归宿,虽说看似面面俱到,但却缺失了那种能让人真切感受到的“触感”。要知道,在现实情境中,开庭宣判这样极具仪式感且能将正义具象化的场景,本应是重头戏,可剧中却轻易地一带而过,着实令人费解。而且,不少必要的人物也在这一关键环节缺席了,像许言午,他的后续情况如何?那些恢复名誉之人的家属又有着怎样的反应?还有那些参与案件的小喽啰们,他们的下场似乎也未给出一个合理的交代,这些都使得整个结局显得不够完整,仿佛缺了几块关键的拼图。
剧情的逻辑连贯性上也存在硬伤。前面好不容易查出 131 案存在错判的情况,可后续关于如何澄清以及改判的过程却模糊不清,仿佛这一关键环节被编剧随意地“一笔带过”了。而全局原本营造出的那种反派不敢轻易杀人的紧张氛围,到了最后几集却被彻底打破,且打破得毫无道理可言,各种不合理的情节纷至沓来,完全不顾之前铺垫的逻辑基石。
剧中一些细节设定也让人摸不着头脑。比如那个垃圾场,感觉里面藏着无数秘密,可最后却什么都没表达清楚,就这么不明不白地过了。还有张文婧重新参与进来这一情节,她的女儿怎么样了?在这复杂的局势中,她们是如何被保护的?张文婧又究竟发挥了怎样实质性的作用?这些关键问题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答,使得这一角色的行动显得有些突兀和空洞。
人物性格的转变同样令人匪夷所思。就拿洪亮来说,前期他怂得很,被人追的时候害怕得发抖,可后期却突然像换了个人似的,自己主动去拿证据。如果说是因为经历了诸多事情而改变,那这转变也太过极端,完全脱离了合理的范畴,让人难以信服。再看王大有一枪精准命中王彧,随后那么多枪却都奈何不了洪亮,这种情节除了归结于主角光环作祟,实在找不到其他合理的解释了。
从执法部门的形象塑造来看,更是槽点满满。监控都发现了可疑情况,却不加以警惕,前期万潮那边没重点找的时候,或许还能找些理由搪塞过去,可当察觉到监控与万海之间似乎有着某种关联,察觉到有口难言的隐情时,还不加大保护力度,这难道不是能力低下的表现吗?还有监狱长这个角色,本应是个能在剧情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关键人物,结果除了写举报信、冒险送优盘之外,在自己管辖范围内竟然什么都没发现,这样的设定合理吗?
有人可能会为这部剧辩解,说这样更真实。但影视剧终究不是现实的简单复刻,它应该是在结合现实的基础上,给观众带来希望、畅想以及戏剧性的体验,甚至要为未来指明方向。可《以法之名》最后呈现出的效果,却让人觉得未来仿佛就是充斥着无能之徒,只能让自己处处小心的黑暗模样。而且前面剧情中那么多巧妙的情节呼应,演员们通过精湛演技展现出的诸多细节,到了最后几集完全没有得到呼应,前期的精彩就这么被白白浪费了,着实令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