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视的浩瀚海洋中,总有一些作品引发着观众们各异的反响。今天,就来聊聊一部颇具争议的影视作品,它仿佛是一面多棱镜,从不同角度折射出让人或喜或忧的观感。
先从剧情方面说起,这部剧的情节设置似乎有着一种刻意为之的痕迹。就如女主的经历,诸多苦难看似都是为了烘托她后续的高光时刻而存在。像女主娘亲离世这一情节,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在为女主之后的复仇之路埋下伏笔,缺乏一种情感上的自然过渡。再看马球那场戏,女主要为好友嫣然赢回簪子,突然就抛出簪子是嫣然母亲遗物这样的设定,随后女主便上场展现英姿飒爽的打球身姿。整个过程显得有些生硬,少了那份能触动人心的情感温暖,内核显得粗糙,只是为了营造爽感而爽,甚至这种爽感还带着一丝尴尬,让观众难以真正沉浸其中。
台词方面,也是这部作品饱受诟病的一点。剧中充斥着嫡庶神教、利益算计以及浓浓的农村风台词风格,当然,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或许有部分观众钟情于这种家长里短的氛围,但单从台词功底来看,着实差强人意。演员们在说话时断句极为奇怪,就好像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利索,比如在10多集时小公爷到寺庙找明兰单独谈话那场戏,即便考虑到两人情窦初开时的紧张情绪,也不至于断句断得如此离谱。那段关于男女不平等的台词本身内容尚可,却被念得面目全非,说话毫无底气,尾声还带着一种让人不适的“茶”感,颇有些新还珠格格中台词表现的既视感。
画面呈现上,也存在着一些让人费解的地方。不知是难以接受新时代的滤镜风格,还是其他原因,剧中室内戏份的画面总是给人一种死板的感觉。那枯黄枯黄的色调,让人不禁疑惑,剧中人物家里是不是连灯都买不起。回想以前的古装剧,傍晚时分有夕阳照进来的温暖色彩,晚上则是明亮的灯光,尽显大户人家的风范,哪怕是拍摄平民家庭的剧情,也不至于将颜色弄得如此沉闷。现在的电视剧似乎总想追求电影的质感,可电影时长短暂,为了烘托特定情节会做出强烈的色彩改变,但电视剧是细水长流的艺术形式,集数众多,本应在一种自然的氛围内调光,才能让观众长久地看下去,而这部剧却没能做到这一点,不过室外戏份的光线和一些大场面的拍摄还是较为舍得花钱,画面表现尚可。
人物塑造更是一大槽点,尤其是反派角色,如林小娘、墨兰等,形象刻板到了极致。她们怎么绿茶、怎么坏心就怎么来,身上没有丝毫人性的正面闪光点,就如同一堆等着被女主踩死的蟑螂。像林小娘、墨兰、曼娘等角色,观众很难看到她们人性的光辉,只看到她们阴暗的算计,不断给女主添堵,为了上位不择手段。哪怕墨兰有一点点文采,也让人觉得那并非出于自身的爱好,而是攀龙附凤的手段。这样的人物设定,让导演编剧觉得爽呆了,可在观众眼中,却少了真实感。
然而,这部剧也并非毫无可取之处。它的剧情虽然略显小儿科,但正是这种简单直接的风格,让观众看得轻松,无需过多思考便能入脑。那种尬爽的感觉,对于闲来无聊想要打发时间的观众来说,倒也能满足一时的娱乐需求。只是,若想从这部剧中感悟学习到什么深刻的东西,恐怕就比较难了。这也决定了它注定只能被观众一刷,很难有让人二刷去深挖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