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镜》系列曾经是影视界备受瞩目的佳作,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引发了广泛的讨论。然而,近年来该系列似乎陷入了困境,尤其是在最新季中,问题愈发凸显。
先来看第一集,初看之下,这一集的表现尚可。但随着剧情的推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后几季《黑镜》最大的症结在于主创对科幻的理解存在严重偏差,他们对现代科技的认知也十分有限。在他们眼中,科幻似乎仅仅局限于类似GPT的工具,这种狭隘的认知使得剧中所谓的“科幻元素”沦为了机械的叙事工具,整体不过是借助科技外壳包装的通俗社会寓言,与黑镜原本想要探讨的科技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这一主题背道而驰。
就拿这一集来说,其核心其实很简单——为了给妻子治病借上高利贷后生活被摧毁的故事。而所谓的人工大脑,不过是一种可以随时替代的手段罢了。男主家庭本就难以承担脑部肿瘤手术的高额费用,尤其是在资本与医疗深度捆绑的美国。所以,这完全可以看作是小夫妻为了治病向科技公司借了医疗高利贷。看似利息很低,每月只需300美金,但其中的猫腻颇多。想离开本县要加500美元,不播广告还要加800,尊享版更是再加1000。本质上,这个公司就是包装起来的高利贷机构。如果要讲高利贷公司如何摧毁普通人的生活,重点应该是它们如何巧妙避开法律、诱导借款人签署阴险合同以及普通人在资本巨头前的无奈与失败。但作为科幻剧,却只是披上了一层科幻的外衣,避开了这些关键问题,导致逻辑漏洞频出。
再看第二集,这一集简直是三流文科编剧的拙劣创作,即便放在网络小说中也难登大雅之堂。剧中将“量子吊坠”简化为一个可穿戴的平行宇宙切换器,这种将“多世界理论”与“量子计算”粗暴嫁接的设定,充分暴露了编剧对前沿科技的浅薄理解。最高文明层级的科技产物竟被塑造成一个普通大学生的课余作品,完全违背了科技演进的基本逻辑。而且,这项颠覆性技术的拥有者一心想着将其用于校园霸凌的私人恩怨,就像给原始人核按钮却只用来砸坚果一样荒诞。
还有宇宙女王的幼儿园式复仇。Verity掌握着定义现实的特权,拥有极高的智商,发明了所谓的量子钥匙,但她的行为模式却如同中学生一般幼稚。当技术赋予她“言出法随”的上帝权限时,她选择的施虐方式竟是微观篡改炸鸡店招牌、邮件内容等琐碎细节,恰似手持光剑削铅笔。更悖谬的是,掌控现实规则的“宇宙女王”,肉体防御机制竟弱于常人,最终被物理攻击轻易反杀。他们完全无法理解穿越平行宇宙和言出法随的真正意义,仿佛只是一个三流作家偶然听到一个科幻名词就僵硬地加入到自己的校园复仇小说中。
我们都曾期待神剧的回归,但事实证明,曾经的经典难以复现。自第五季开始,主创对科幻的浅薄理解逐渐让《黑镜》这块金字招牌蒙尘,使其变成了另一种披着科幻外衣的狗血小说。所谓的科幻不过是随意拆卸拼凑的零件,成了装饰俗套故事的特征性齿轮。曾经照见文明病灶的魔镜,如今成了折射创作力贫瘠的哈哈镜。豆瓣的公信力也在逐渐下降,走升的黑镜评分已经失去了参考价值。当看到充斥着各种极端性别言论的差评评论区后,我们才恍然大悟,不是黑镜迎来了复兴,而是新的“黑镜”找到了新的受众。这些新拥趸会簇拥着他们的新王走下去,就像章北海舰队中的新人类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