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人眼中,他是那行事不羁、混世不吝的权臣;在忠良之士看来,他是备受君王宠溺的弄臣。面对宁王时,他奴颜婢膝,双手恭迎赏赐,尽显油滑奸佞之态;与少年君王相处,又似惺惺相惜的君臣伙伴;而一旦君王脸色稍有变化,他便会瞬间正襟危坐,请罪不止。他虽未言语,可那表演却分明在诉说着,即便大唐开放包容,森严的等级制度依然如高墙般不可逾越。
少年聪慧的君王被亲王掣肘时的无奈,寒门下民那如蝼蚁般可被轻易碾碎的人生,以及女子在那个时代生存所面临的重重困境,不同的待人姿态、语调和神色,仅仅通过寥寥数个镜头,便勾勒出一幅鲜活生动的大唐众生相。我渐渐理解了那个特殊的时代,繁荣的背后隐藏着糟粕,开放的表象下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局限。而那些看似绕枝生长的故事,其实都有着滋养它的真实土壤。编剧赋予了故事向阳而生的美好愿景,而李现的精彩表演就像一把锐利的钩子,牢牢地框住了故事所处时代的独特底色。透过他的表演,我开始体会到历史洪流中个体的无奈,感受到女性所遭受的束缚,也逐渐明白故事发生的缘由及其合理性。
他身着红衣,骑着怒马,意气风发,嚣张可爱得仿佛天地间都容不下他。“鬓云欲度香腮雪”“玉椀盛来琥珀光”“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他用舒展朗逸的姿态、嘴角微微上扬的盈盈笑意,还有走路时不自觉昂起的头颅以及眼神中透露出的嘲弄与蔑意,生动地展现出那个朝代的奢靡与辉煌。盛唐究竟是怎样一番盛景,或许难以确切描绘,但他那明媚张扬、潇洒恣意的形象,着实勾勒出了世人心中期待已久的骄傲时代。他在角色蒋长扬的身上,完美地诠释了编剧想要表达的“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琉”般的奢靡繁荣的盛唐意象。
他时而插科打诨,幽默风趣;时而飞扬灵动,充满活力;时而又荒唐滑稽,包袱不断。在女性思想逐渐觉醒、为自由意志而抗争的过程中,虽有灰暗迷茫的时刻,但他却如一抹亮色,吸引着我深入探究这个故事。跟随他的表演,我仿佛穿越时空,想象着那个富足辉煌的时代。凭借他流露出的悲悯之情和欣赏之心,我也更加怜惜女子生存的不易,深刻洞悉那个时代加诸于女性身上的沉重枷锁。
一直以来,我很难对一个略显糟糕的时代里那些充满苦难挣扎的故事产生喜爱之情。然而,蒋长扬却能清晰地洞察这个时代的一切,包括它的繁荣、骄傲乃至糟粕,可即便如此,他依然深爱着这个他所真实感知的大唐。他坚守着自己的风骨,独自追寻自己的大道。哪怕谤言满天飞,只要能够安天下,他便在所不惜。这种赤子之心深深打动了我,让我不由自主地被他吸引,愿意走进那个时代,见证他实现家国理想,完成我对这个时代最美好的构想。
在戏份不多、呈现方式较为切片化的情况下,李现要塑造出蒋长扬复杂多面的人设,表达出在时代束缚下的先锋思想,同时还要展现出编剧以他的傲气为骨所刻画的盛唐符号。这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但他完成得极为出色。可以想象,演员在背后付出了多少心力。
我很喜欢演员李现。在拍摄国色期间,他分享的影片是《长安三万里》和《阳光先生》。前者讲述了诗书卷轴里骄傲自信的盛唐风貌,后者则展现了家国天下、历史动荡中的悲凉。这两部影片的角色仿佛得到了演员的滋养,他努力去找寻角色的灵魂,尊重他们所处的时代,理解他们的抱负,明白他们的心境。
国色本是戏中人、曲外客一段值得观之、赏之的故事,却因李现的精彩演绎,让蒋长扬仿佛真切地生活在盛唐时代。
我深深地爱上了蒋长扬这个角色,而李现所展现出的那部分蒋长扬,也成为了我看待演员李现时永远的滤镜。我深知,观众对角色的喜爱程度,往往取决于演员对角色的用心浇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