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指导,北京市广播电视局精心策划,优酷出品并由优酷人文负责制作,茅台1935独家冠名的网络文化探索节目《闪耀吧!大运河》迎来了第六期的播出。本期节目中,“走运团”成员们沿着隋唐时期的大运河西行,来到了历史悠久的洛阳和开封两座中原古城,分成小组探寻这两座古都背后的故事。他们将怎样揭开这些城市的历史面纱?又会从大运河中发现哪些关于城市发展的重要线索?让我们一同跟随他们的脚步,走进这段穿越时空的历史之旅。
重温昔日辉煌:多元文化的交融之地
这次旅程带领观众来到河南,聚焦于洛阳与开封这两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古都。它们曾是隋唐时期大运河的终点,见证了无数的兴衰变迁。在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内,段志强、阎鹤祥等“走运团”成员与新加入的美国歌手Annie(唐伯虎)汇合,并通过挑选冰箱贴的方式决定各自的目的地,从而分成了“探秘洛阳”、“时光漫游”两个小队,开始了各自的探索之旅。
洛阳,这座被誉为“九州腹心”的城市,不仅是丝绸之路与中国大运河唯一的交汇点,而且其丰富的文化遗产令人叹为观止;而开封,则是一座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八朝古都,汴河贯穿全城,曾经是北宋时期的商业中心。在这里,“走运团”所见之处皆是千百年前留下的印记:定鼎门前保存完好的唐代道路遗址上,清晰可见的车辙印迹仿佛诉说着往昔的繁荣景象;龙门石窟内精美的雕塑和壁画展示了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盛况。是什么样的故事让唐伯虎感慨“那个时代的女性充满了自信与力量”?又是怎样的历史遗迹使得阎鹤祥对北宋时期的娱乐业有了新的认识?
在中国古代,城市的繁荣往往离不开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然而,在城市管理方面,洛阳则展现了独特的智慧。“走运团”成员们手持类似古代护照的通关文牒,在进入定鼎门时需要进行验证。通过查看隋唐洛阳城的城市规划图,他们了解到这座城市是如何围绕中轴线布局,按照里坊制划分区域的,这种严谨的城市规划体现了统治者的深谋远虑。
作为古代重要的政治、经济及文化枢纽之一,洛阳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和英雄豪杰汇聚于此,他们的事迹随着大运河传播至全国各地,并逐渐成为流传千古的经典故事。例如,西晋末年,洛阳居民沿大运河南迁,同时也将关公信仰带到了东南沿海地区。文少卿等人参观了关林,这里是关公信仰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每年都有大量信徒前来祭拜。与此同时,张佳晶、唐伯虎等人则在白园中阅读《醉吟先生传》,感受白居易诗歌跨越时代和民族的魅力。
探寻古都遗韵:历史长河中的华夏文明传承
随着时间的流逝,洛阳和开封留下了数不尽的历史遗迹。如今,在考古学家的努力下,这些遗迹正被重新发掘并加以保护,向人们讲述着过去的故事。站在定鼎门旁的洛阳城模型前,观众可以清楚地看到唐朝时期城内的名人住宅分布情况;而在开封州桥的考古现场,不同朝代的地层揭示了这座城市的变迁过程。张佳晶等人在龙门石窟中聆听了古代工匠们的虔诚祈愿,体会到了那份深深的情感寄托。
在领略了隋唐神都的壮观景象以及北宋东京的繁华之后,张佳晶等人前往汉魏洛阳城遗址,在铜驼大街上漫步,想象着昔日的辉煌景象。随后,“走运团”两组成员参与了一项名为“忘川遗书”的实景解谜游戏,通过解读一封封承载着遗憾与希望的信件,尝试解开隐藏在古墓中的秘密。
在为期两天的探访结束后,“走运团”围坐在一起,分享了各自的感受。张佳晶通过展示洛阳历代城址变迁图,解释了这座城市如何在不同的朝代间变化发展,但始终没有离开过大运河的影响范围。最终,“走运团”成员们换上华丽的传统服饰,举办了一场模拟天宝元年的宴会,重现了盛唐时期的风采,让那段光辉岁月的记忆再次回响在运河之畔。
洛阳和开封,这两座经历了无数次朝代更迭的城市,虽然府邸变为了故居,皇城变成了遗址,但就像大运河一样,即使历经沧桑,依旧流淌不息,继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从城市到运河,从诞生到消逝,这一过程中蕴含的生命力推动着中华文明不断向前发展,闪耀于世界的舞台之上。接下来的旅程还将继续,让我们一起期待下一站的精彩瞬间吧!